•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杨柳镇到大市场:绿色循环的高效渔业之路

来源: 宣城新闻网
编辑: 夏彩云
更新时间: 2025-03-18 08:32:10

  春来鱼鲜正当时。近日,记者走进宣州区杨柳镇杨柳社区的智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只见工人们忙着打捞养殖的彩虹鲷成鱼。这一批批装筐的彩虹鲷,将运往福建省漳州市的批发市场。

1.jpg

  “我们是来抢今年第一批鱼的,准备采购13000斤。彩虹鲷在我们当地很受欢迎,不仅外观好看,口感也不错,批发价每斤大约15元。”福建省漳州市批发市场经营主陈龙超告诉记者,他和基地早已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预计将在基地采购彩虹鲷10多万斤。为了让刚上市的彩虹鲷第一时间进入市场,他和工人凌晨4点多就从漳州出发,为的就是能买到最新鲜的彩虹鲷,第二天凌晨再运到市场售卖。

  宣城市智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采用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运用循环水处理技术、高密度养殖技术和数字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成果,建设集光伏发电、设施农业、工厂化水产养殖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分一期、二期和三期建设,建成后,预计智慧工厂化循环养殖面积达90亩。

2.jpg

  “我们基地共有路基桶18个,每4个月出一次鱼,大约一年出鱼量达40万斤,年收入约500万元。”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宣城项目部农业负责人张常军告诉记者,经过半年多的养殖期,如今基地的鱼已经达到上市标准,近期正在陆续捕捞上市。今年基地已销售了将近2万斤的鱼,收入20多万元。因为水温均衡、水质好,成鱼的品质也非常好,十分抢手。一般都是批发商提前预订,交付订金后,再上门来拉鱼。鱼儿主要供应上海、浙江、福建等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模式具有高质、高效、节能等明显特征。宣州区农业农村局水产站高级工程师潘志辉表示,该模式生产的养殖鱼占地少、用水少、品质高,比常规鱼生长速度要快30%,产量是传统渔业的10至50倍,市场价格比常规鱼高30%以上,用水量只需要传统渔业的5%左右。项目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为杨柳镇杨柳社区带来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目前,宣州区已有4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和示范性。

  近年来,宣州区坚持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广发展设施渔业、智慧渔业,做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不断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吴舒婷 全媒体记者 徐晨 文/图)


主办:宣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宣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皖公网安备34180002000206

新闻热线:0563-2619030 投稿/举报邮箱:xcrb2831872@163.com 广告联系:0563-2619030 网上侵权假冒信息举报电话:0563-26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