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宛新平:读懂“5分钟过江!”蕴含的“加速度”

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王正
更新时间: 2025-07-02 14:09:46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

  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八百里皖江第一隧”建成通车,瞬间消息刷屏!

  “皖江第一隧”通车,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驾车从芜湖江北新区到长江南岸,通行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这也意味着,5分钟过江,让“天堑变通途”刷新了一个崭新的纪录。

  不仅“更快”,还能“更广”。

  围绕长江,我省已建成过江通道11个,其中长江大桥10座,过江隧道1条。此外,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池州长江公铁大桥等跨江通道也在加快建设。

  不仅“更广”,还能“更近”。

  长三角重要城际通道越来越密,让跨省城市之间离得越来越“近”。商合杭、杭黄、杭温、沪苏湖等一批高铁重大项目建成通车,通苏嘉甬、如通苏湖、沪苏嘉等一批轨道项目开工……

  截至目前,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超7600公里,较2018年增加83%;杭州与上海、南京、合肥之间基本形成高频次“1小时交通圈”。

  不仅“更近”,还能“更远”——安徽第二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滚装船近日交付运营,装载5000余辆国产汽车驶向西北欧。

  今年下半年,安徽远洋滚装船队运输能力将突破10万辆,通过自有运力、租船、买舱、换舱等方式,航线可覆盖全球32个国家56个枢纽港口。

  如火如荼、风驰电掣——交通建设奔跑“加速度”,不仅可感可及、可触可得,同时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更快、更广、更近、更远”……交通“提速提质提效”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人们追梦的征程更顺畅。

  放眼更大的视野,从“我们与长三角”到“我们的长三角”,串珠成链、点石成金——今天的沪苏浙皖共同勾勒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安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展望未来——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将描摹出新的“交通梦想”。

  对外运输大通道、城际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网高效联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密度达500公里/万平方公里,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全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唯进步,不止步。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0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交通畅达,百业兴旺。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速度”的背后,彰显出牢记嘱托、勇于担当,奋力谱写崭新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强大决心、底层逻辑和创新打法。

  创新基因、强劲引擎、产业巨轮、智造品牌……激荡着干事激情、澎湃活力的“安徽味”“时代味”,一个个数据、一项项举措、一桩桩实事,跃升、上扬,持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方式、新支撑,同频共振,蹄疾步稳,汇聚成势不可挡的发展活力,引领江淮大地全力向“新”而兴、向“海”而行。

  数据说话,一季度安徽GDP同比增速创下近三年来最好水平。首季安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全年”“好于全国”。

  “道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

  气可鼓、不可泄,奋力往前赶——让我们永葆一股向未来的心气,无惧风浪、披荆斩棘,勇立时代潮头、多端奋进发力,跑出更精彩的“加速度”,创造更多的无限可能!(杨鹏程)


主办:宣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宣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皖公网安备34180002000206

新闻热线:0563-2619030 投稿/举报邮箱:xcrb2831872@163.com 广告联系:0563-2619030 网上侵权假冒信息举报电话:0563-26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