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 和 ”文化 擦亮调解“宣”品牌

来源:宣城日报时间:2023-12-01

宣州区狸桥镇握手言和文化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让“枫桥经验”焕发时代新彩,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地方特色品牌,这正是我市聚力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的题中之义。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市司法局针对当前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多样性的实际,紧扣徽文化

“和谐、善治、功效”三个关键词,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人民调解”“法治文化+人民调解”模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发掘“和”文化,推动其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宣城模式相融合,用心培育“握手言和”调解品牌,通过以文化人、以法育人,将矛盾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这是一种从文化中寻源,又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品牌成长之路,也是一条从群众中聚力,又让力量传导于群众之中的和谐发展之路。

根深:溯文化之源提炼 “和”品牌

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和谐之源,“和”文化沉淀在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中。

在绩溪县瀛洲镇龙川胡氏宗祠,有组“四荷图”,其中西一组荷叶上分别雕刻着螃蟹、鸳鸯、大虾、对蛙等,寓意着“和谐”“和美”“和顺”“和鸣”,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关系;东一组的“四荷图”,则寓意“和比金玉”“以和为贵”“和顺路通”“祥和清吉”。

这组“四荷图”,便是我市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的灵感来源。

结合胡氏宗祠“四荷(和)图”“百瓶(平)图”所蕴含的“家和外顺 百世平安”之意,市司法局立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1234”调解文化:即一个“和”品牌——“握手言和”品牌。两种“和”内涵——家和外顺、国泰民安。三项“和”工作——和颜悦色,使其想“和”;心平气和,使其愿“和”;握手言和,使其真“和”。四个“和”目标——社会和谐、家庭和美、人人和顺、万物和鸣。

为了推动“握手言和”调解品牌落到实地、发挥实效,我市先后出台《在全市推行“握手言和”调解模式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宣城市深化“握手言和”调解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宣城市“握手言和”调解室工作制度》《宣城市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制度》等系列文件,高位推动、全面推广“握手言和”调解模式。

在拓展深化“握手言和”调解品牌的同时,我市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县一品”,以“和衷共济”来凝共识,以“和谐社区”来强基础,以“和美家庭”来传美德,以“和睦邻里”来促融洽,以“和气生财”来塑诚信,以“和乐共事”来聚民心,推动矛盾纠纷发生率、信访上行率、民转刑发生率“三下降”,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获得感、社会文明程度“四上升”。

旌德县结合朱旺村“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炼出“各守其分、分清是非、互谅互让、共治共享”的“两水”调解法;广德市作为北宋名臣范仲淹仕途的第一站,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总结提炼出“先忧后乐”调解法;宁国市以“共同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为原则,总结提炼出“敦厚敦让”调解法;泾县创建“泾”天和调解品牌……目前,宣城独有的“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调解品牌矩阵已然形成,“握手言和”品牌的内涵不断丰富,品牌的辐射效应也在不断扩大。

叶茂:聚多方之力建强 “和”阵地

在宣州区狸桥镇派出所调解室里有一面“爱心墙”,一张张群众握手言和的照片以爱心形式汇聚。“你们的‘握手言和’,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这面墙上的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主角”中间人,他就是曾在狸桥镇中学当了30多年思政教师的刘道林。因为“人头”熟、学生多、懂政策,几年前,在相关单位的推荐下,他来到镇里的“警民联调”工作室,成为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在数年的调解实践中,他总结提炼出“握手言和”调解法,通过柔性说礼,理性说法相结合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他们愿意握手,这个事就翻篇了!”

从绩溪千年龙川古祠堂木雕的“四荷(和)图”“百瓶(平)图”,到狸桥镇派出所调解室里彩色的“爱心墙”,不同的是时代感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的,是“和为贵”的精神内核。

为推动“和”理念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我市持续加强阵地建设,将“和为贵”理念统领社会治理全过程、全领域,形成“握手言和”调解方式易接受、矛盾纠纷易化解、社会和谐易长久的良好氛围。

这是人民调解队伍力量的充实聚“和”。我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配齐专职人民调解员943人。按照“会调、能讲、善总结”的标准,组建涵盖生产经营、婚嫁家庭等16个领域的“握手言和”调解专家库。吸收了沈德山、刘道林、赵玉莲等一批熟悉法律知识、调解业务的专业人员,葛斌、吕观林、周胜利等一批“人头”熟悉、德高望重的乡贤名人,形成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新时代人民调解队伍。

这是社会治理精益创新的多网融“和”。按照“县统乡管村用、多员合一、一员多能”的原则,我市划分设置8113个“和”网格,配备网格指挥长860名、网格指导员1309名、网格警务员873名、网格法务员658名、网格长5013名、网格员11529名,最大限度整合党建宣传、矛盾化解、安全防范、公共服务、信息采集等功能,做到需求“一网”发现、隐患“一网”排查、问题“一网”解决。通过建立“问题发现+定期研判”“清单+闭环”“网格+网络”等工作机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5190个,化解信访矛盾380多件,把问题矛盾化解在一线。

这是用心“止讼息争”带来的稳定祥“和”。围绕“‘和衷共济’凝共识、‘和谐社区’强基础、‘和美家庭’传美德、‘和睦邻里’促融洽、‘和气生财’塑诚信、‘和乐共事’聚民心”六大主题,全市深入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系列主题活动。2023年,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644件,调解成功18473件,调解成功率99%。其中,“家事类”纠纷2598件,“乡村振兴类”纠纷3116件,“城市生活类”纠纷3637件,“营商环境类”纠纷1702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隆兴桥上走一走,什么烦恼都没有”“隆兴桥上拢人心,化解纠纷一身轻”……在旌德县孙村镇玉屏村,村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顺口溜说的“隆兴桥”是村里的一座古桥,修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位于玉屏村中心村的核心位置。如今,桥上的连廊人气颇旺,成了村民休闲聚会的场所。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村里也顺理成章地把“十全十美”百姓评理说事点设在了这里。在这座桥上,承包田之间排水沟怎么修、各家门前杂物何时清理、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均通过“说”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如今在宣城,这样的握手言和场景随处可见,这样建在群众身边的调解阵地也越来越多。这是文化滋养的过程,也是品牌引领的成果。

目前,全市已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61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01个,百姓评理说事点595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860个。自2022年起,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已根据各类“握手言和”阵地的场所设施、人员选配、工作成效等情况,评选出首批21个市级“握手言和”调解阵地。

绽放:扬地域特色传递 “和”理念

“和谐两字记心间,筑牢法治这根弦,提升治理现代化,化解矛盾基层办。总结枫桥好经验,学法懂法人争先,人人都把法律讲,国家太平民族安……”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鼓声,一段段悠扬婉转唱腔,从郎溪县建平镇“鼓为媒”百姓评理说事点传来,只见皖南大鼓非遗传承人李修顺一手敲着大鼓,一手打着快板,正在表演自编自创的大鼓书《学习宣传二十大》,引来了不少老百姓的围观。“虽然我们听过二十大报告,知道依法治国,但基本都是通过电视、报刊、微信学来的,通过皖南大鼓的形式宣传二十大精神,解读依法治国理念,非常新颖,也很容易接受,而且更加有代入感。”周围时而响起热烈的掌声,群众不仅学习了政策法规,还愉悦了身心,为“礼让三分 握手言和”打下了思想基础。

以鼓为媒,建平镇把弘扬大鼓文化与“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有机结合,将说事点设在了李修顺家的老房子里,方便群众听大鼓书,也便于李修顺开展调解工作。作为村里的调解员,李修顺通过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的工作方法,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他自创“普法路”“法伴人生”“宪法之歌”“习近平法治思想掌舵引航”等文艺作品,还利用乡村春晚循环演出,提升普法宣传质效。

宣城是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在宣城各地,文化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丰富着群众生活,也滋养着老百姓的精神。随着“握手言和”品牌逐步扎根、繁茂,我市倡导各地做好地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融合”文章,继续深挖“握手言和”的丰富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人民调解和法治宣教工作。

绩溪县《章氏家训》中“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安家两字,曰让与忍。”被应用于“握手言和”调解阵地中。旌德县版书镇白沙村、版书村将“矛盾纠纷先调处 无理不要乱投诉”“邻里吵架像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则把“和谐、和美、和顺、和鸣”“睦邻、睦姻、睦爱、睦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皖南剪纸、皖南大鼓、皖南皮影戏等非遗作品创作、表演中,组织开展“和为贵 睦世间”等法治文化活动50余场次,教育引导群众以“和”为先、以“和”为贵。

不论是预防矛盾发生的前端关口,还是处理群众纠纷的终端平台,所有建在老百姓身边的个性化调解工作室、百姓评理说事点,都是传播法治理念、倡导和谐文化的宣传“窗口”。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结合、突出实效”的工作原则,将“和”元素融入“一所(司法所)一点(百姓评理说事点)一室(村居调解工作室)”调解阵地中,60%以上的调解阵地实现了“握手言和”LOGO、宣传箴言、照片墙、工作流程图和工作制度“五植入”。在全覆盖和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我市还将“特色化”列入行动计划,立足“小创意、微改造、精提升”发展思路,将各地特色文化融入“握手言和”阵地建设中。宣州区水东镇的皮影艺术,郎溪县梅渚镇的胥河文化,宁国市青龙乡的茶文化,泾县黄村的文房四宝、桃花潭镇的“赠汪伦”故事,绩溪县家朋乡的“三德”理念,旌德县旌阳镇的文庙儒家文化、版书镇的活字印刷、云乐镇的灵芝工艺……这些流光溢彩的地域特色文化丰富了调解室的装修元素和精神内涵,让群众一走进调解室就能感受到“和”文化理念的熏陶,静心明智、消除隔阂。

在传统文化里寻找精神之力,在多元体系里增强治理之能。我市司法部门通过立足“和”文化,优化“和”文章,让“握手言和”从一种外在形式,内化成一种调解思路、治理之道,品牌成色越来越足、品牌效应越来越强。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随着人民调解渐渐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最优解”,全市法院受理、审结案件数有效下降,人民调解数量逐年上升。今年截至11月22日,宣城中院总案件受理数3656件,同比下降10.04%,其中民事案件2622件,同比下降15.75%;致省级及以上信访量为1934人次,同比下降37.63%,降幅排名全省第二;110接处警系统接报纠纷类警情49793起,同比下降8.37%。  (数据来源:宣城市司法局)

郎溪县梅渚调解委员会收到一面锦旗。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召开深化“握手言和”调解模式,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工作部署会。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