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中安时评:激活乡村振兴“神经未梢”

来源:中安在线时间:2020-05-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是巩固脱贫成果、建设更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农民是主力军。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让农民有动力、有信心、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增强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身产业发展,启动乡村振兴“加速度”。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不仅可以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而且可以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形成良性效应。从实践看,当前乡村产业呈现规模小、模式单一、效益不高、农民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政府“全程包办”、企业单打独斗、农民等待观望等情形还不同程度存在。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厘清政府职责,变主导为引导,增强服务保障能力,运用有形之手积极引导农民在产业投入、发展模式、生产方式等方面主动适应市场调整变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政策及资金倾斜、加大硬件投入,鼓励企业提高农户利益分配比例;同时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率,解放劳动力,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工程,增强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随着城镇化推进,乡村传统文化被侵蚀,传统民俗活动逐渐式微,乡村文化阵地重建轻用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农民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主体。要加大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及时将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历史古迹划入保护红线,出台支持民间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发展的支持政策。要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发挥优秀乡村文化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弘扬传统的功能,助力文化振兴。要加大农村文化传统文化的开发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式、保护式开发,让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培育本土人才,激发乡村振兴“潜动能”。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要吸引社会资本开办绿领学院,培养符合市场需求、适应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整体竞争力。要加大培育农民企业家、农村能人、家庭农场主等农村新型人才的力度,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其他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开阔发展视野,提升创新精神。要加快培育农民市场化思维,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产业选择、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全过程,通过以老带新、以弱带强,逐步提升市场要素意识,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发展后劲。

提升自治能力,拧紧乡村振兴“安全阀”。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一部分农村治理工作没人干、不会干、不愿干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乡村治理成效。要在稳住队伍上下功夫,通过适当提高村干部待遇、畅通晋升渠道,增强吸引力,吸引乡村本土人才回流,形成梯次培养机制。要提高村集体的造血能力,推广“项目进村”机制,增强普惠式资金输入力度,保证村集体有一定的自主财权。要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帮助村民了解村项目资金总额、建设内容、决策管理形式和自身权利义务,提高参与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何玉平

编辑:【朱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