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底线,“六连优”既是肯定又是鞭策

来源:中安在线时间:2020-07-09

近日,财政部、民政部通报了2019年度全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结果,安徽省被划定为优秀等次,其中“工作效果”居全国首位。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全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考核开展以来,安徽目前已连续6年获评优秀。2020年,中央财政补助全省困难群众救助资金73.5亿元,较上年增长10.9%。

连续“六连优”、“工作效果”单项评价位居全国首位……在助困帮困领域,安徽的这份成绩单不仅亮眼,更有“含金量”。守护好每一位困难群众,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确保最困难的群体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制度安排,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长期以来,安徽把兜牢贫困人口民生保障线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任务来抓,逐年统筹专项资金救助困难群众,努力“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有力推动了全省脱贫攻坚大局。

挂图作战、对标施工,扎实有力推动民生兜底项目惠及更多困难群体。处于社会生活“水位线”之下的人群,大多处于偏远深度贫困地区,或缺少资金来源,或缺少就业支撑,或丧失劳动力……不一而足。安徽立足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帮困助困价值理念,不断提升财政专项救助资金安排,把更多的甘霖洒向困难群众,推动兜底保障人群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更加坚实。帮困助困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联动,多领域合作。安徽探索实践的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转介、各项救助为补充的渐进式困难群众救助政策体系,有效将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分摊到多领域,形成多方发力、握指成拳的困难救助体系,可谓把政策用在紧要处,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政策加持、兜牢底线,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江淮人民掉队落后。疫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和影响。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统筹下达省级以上困难群众救助资金84亿元,以更大的财政力量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而在这其中,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保障等领域得到了更加坚实的资金保障,无不体现出精准帮扶、精准救助的施策方向。值得肯定的是,当地结合疫情防控大背景,全方位普查、拓展帮困助困范围,将因疫返贫、因病致贫等群体及时纳入兜底保障“大盘子”,加大临时救助,提高临时救助额度,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基础。数据是最好的说理。目前,全省人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7188元/年、6906元/年,均高于全国水平。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续擦亮江淮大地民生服务底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困难群众救助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社会困难群体往往会因不同原因而动态变化,关键要打好“帮”字牌、走好“助”字路,在促脱贫、防返贫上花大力气。比如,可建立大数据库,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动态跟踪分析困难对象数据变化,对因外力因素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该帮就帮,不仅给资金,更培育技能、提供岗位、拉动就业等,从根本上增强困难群众发展后劲,提升全省民生服务质量“成色”。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叠加疫情影响,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站在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连续6年优秀的新起点上,安徽持续把帮困助困向纵深推进,就一定能织就出一张更加严密的兜底保障网,为基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引擎,推动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宛新平

编辑:【朱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