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否"回家过年" 决策要准也要暖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时间:2021-12-14

近日,各地倡导就地过年的消息频繁传出,引起众多网友关心今年春节能否回家过年。12月12日至13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我觉得绝大多数人,该回家、可以回家。”曾光同时提醒,如果回家,路上还是要注意防控,沿途戴好口罩。如果想更保险一点,甚至可以戴上眼罩;带一点洗手液,多洗手,因为春运的时候人群密度比较大。(12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

防疫很重要,回家过年也很重要。如何平衡之间的利弊得失,还要专家说话,要权威部门说话。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很多专家也科普就地过年的重要性。但是,当时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当时的条件还做不到在安全防控中回家过年。

经过一年的努力,截至2021年12月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0270.3万剂次,同时,核酸检测服务越来越及时周到,价格越来越低,各地防疫条件越来越好,经验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扩大内循环的速度。特别像旅游和相关服务业,如果像一些地方不分地域,不分场景,不分人员提出的“一律在本地过年”,不仅影响乡愁,更影响收入和就业。

关于2022年两节防疫,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的通知,也没有一个权威专家说就地过年。一些地方要求就地过年,其风险意识值得肯定,未雨绸缪也值得肯定,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焦虑。

或许各地不妨换一种思路,从“非必要不离某地”改为同是低风险地区人员“有必要可回家过年”,从怎样想办法不让群众回家过年,改为确保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努力满足群众自愿回家过年的需求。同时,除了要求群众不出境,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外,各地更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条件,确保人民群众既安全又高兴,企业能有更多盈利空间,上下游产业链能降低相应供需风险。

政府的服务宗旨是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各项工作就要从“更美好”上做文章,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的更多需求。而不是为了防止“不美好”,而不切实际地对一些工作简单叫停。

总之,民生利益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政府禁令要依法从民生需求着想,少做加法多做减法,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多赢。

编辑:【朱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