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旧村落“活”起来“美”起来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时间:2023-03-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近日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等1336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全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3月22日《光明日报》)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古老的童谣,思乡的曲调,遍布中华大地的无数古村落,上面寄托着无数中国人的无数乡愁和回忆。

古旧村落蕴含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具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部门启动传统村落调查,经过持续多年的工作,先后有五批6819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保护了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传承发展了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与此同时,古旧村落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现实中,一些地方忽视古旧村落的原生态系统保护,热衷于在原址上“拆旧建新”“弃旧建新”;一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民俗文化面临改变或消失的风险。我们许许多多的古镇古村、古村落消失了,过去30年当中,中国共计损失了120多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100个自然村落。

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价值是多元且不可替代的。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里的老宅、院落、戏台、河流、古井、一草一木,以及发生在这里的风俗、记忆、仪式等,今天正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实践证明,现代化与传统保护不仅可以并行不悖,而且可以相得益彰,我们伟大的历史传承,包括古村落、古村镇的保护,可以成为我们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载体。

在乡村振兴中保护好传统村落文化,也就是留住了乡村文明的源头活水。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鼓励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各地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按照保护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在坚持传统村落建筑等实体保护的同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邻里社区治理等研究整理保护,完善传统村落信息资料库,持续摸清底数,更新传统村落名录,实施挂牌保护。让村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得到保护,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文化特色有机结合,为村落和自然环境注入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内涵,为每个村庄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深度盘活传统村落资源,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古旧村落长期可持续发展。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村落文化就是乡愁的一个载体。保护好传统村落,使古旧村落“活”起来、“美”起来,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