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建筑师践行乡村振兴:设计改变农村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表时间:05-24 16:26

来自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不远万里来到贵州楼纳村,开展建造实践教学。(主办方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总纲领和要求。在贵州黔西南一个小山村,一群建筑师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躬耕落后村落,以实际行动对新形势下的乡村振兴问题做出了新的回应,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引发业内关注和思考。

“设计改变乡村”

处在云贵桂三省交界地的贵州黔西南义龙新区楼纳村,距离贵阳350多公里。这里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其中,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4%,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楼纳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属于低中心岩溶丘陵盆地,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当地村民告诉人民网记者,尽管楼纳是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但因为山多地少,很多年轻人还是外出去了大城市务工。

几年前,一群建筑师来到了这个深在云贵高原群山中,宛如世外桃源的村庄。感叹这里优美的风景时,也被这里的贫穷和落后所打动。

活动主要的发起人《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以下简称UED杂志)主编彭礼孝说,来到这里后就决定要为楼纳和贵州义龙新区做一些什么。

在楼纳的大冲组,大家一起设计、建造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原本是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在建筑师们的蓝图下,这里化身成为集良田美池、阡陌交通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是国内外顶尖设计师们的一次集体智慧的呈现与合作,也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打磨的作品。在很多参与的建筑师看来,公社俨然成为了他们的“世外桃源”。

在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的组成阵容中,可谓是星光熠熠。西泽立卫、承孝相、李兴钢等国内外顶级建筑大师,都对楼纳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如何让当地村民能够过得更好?这是建筑师们的初心和出发点。

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建筑师们在楼纳的乡村实践,正出自这一政策背景。根据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创始人彭礼孝的构想,倡导以设计引领乡村,用设计、文化、艺术与媒体的力量,形成实现乡村建设转型的“楼纳模式”。

彭礼孝是创始人和发起者,他同时也是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建筑中心主任。在建筑师圈内,彭礼孝具有较高的声望和组织能力。“留下田野,守住乡愁,用建筑师的集体力量,探究中国未来乡村的发展之路。”是彭礼孝和他的建筑师同行们立志实现的目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段德罡说:“设计是可以改变农村的”。在西安,段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学生团队深入西北一线农村,扎根新农村的建设和改造。他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学生团队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的原材料进行二次设计加工,为农民“变废为宝”。

人民网记者注意到,这种以知名教授、建筑师、导师教授带领学生团队深入农村、扎根一线的模式,现在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大师不仅仅是大师,大师的背后还有一支专业而高效的团队。”UED杂志执行主编柳青说,高校在引导学生扎根农村的同时,也让同学们得到了极好的实践锻炼,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图纸和现实结合。

这种模式近年来在国内高校相关院系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加强和深化。在国外的建筑类高校,这种教学方式早被采用。

中外学生历经1个多月的合作建造,学生们的设计作品终于落地呈现,并拿到了主办方颁发的证书。(主办方供图)

2018年4月,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迎来了挪威顶尖建筑院校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师生,这些分别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洋学生”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建造实践,最终完成了“楼纳建筑师书店”设计方案的落地呈现。

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有着丰富的木结构设计和建造经验。在本案的设计和建造中,他们充分利用楼纳当地的木材料使用传统,两者有机结合,对课程主题“传统木构节点的数字化演绎”进行了深入阐释。据介绍,挪威高校师生在建造期间,崔愷、丁沃沃、王维仁、吕品晶、刘克成等国内建筑大师、高校学者都来到现场探班,并与学员们分享设计经验。“这不仅是两国高校的直接对话和交流,也是国外建筑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的的直观对比。”

挪威大使馆行政官员Heidi Christensen表示,通过中国和挪威的这次学术交流,以及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也为挪威建筑师和尚在高校的准建筑师们提供了机会。

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AHO)建筑系教授Christian Hermansen Cordua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相关教学经验,建造足迹遍布全球多个国家。作为本次建造活动的直接教授者,第一次来到中国黔西南的大山深处,他的感触也非常深刻。“经过5周的建造教学,让学生们重新认识实践与书本之间的关系。”

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楼纳国际建造课程学员Elvira Fernandez Mateos透露,书店的设计在学校完成。因为她和同学们并不是专业的建造者,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困难,一些细节处理得并不到位。但她和同学们很享受这样一个挑战的过程,比如漫长的材料等待、如何解决设计建造上的难题等。

Elvira表示,这次建造教学让自己参与了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的经验,包括水电系统的介入等,这是在学校学不到的宝贵经验。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也是这位金发碧眼的未来建筑师来弥足珍贵的经历。“与工人和材料供应商的交际之前是从没有过,所以非常难得。”她希望建成的书店能成为这个小山村一个共聚共乐的一个地方。

楼纳建筑师书店大量的原材料主要采用了当地的木材和砖墙。(人民网 伍振国/摄)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蜀阳为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的作品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建造得非常不错,建筑与当地环境融合度非常高,没有冲突感。“学生们在尺度与环境融合度很高,对空间的理解、材料的应用对比手法娴熟。此外,关注建筑与人的互动,细节处理都很好”。

竞赛的魅力

与引入国际知名高校参与农村建造异曲同工的是,义龙新区还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在对义龙新区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加大对设计、规划智囊的引入,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提供智库支持。

5月15日,“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在贵州义龙新区举行。该项赛事由贵州黔西南州省义龙新区管委会、CBC建筑中心主办,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UED杂志社则在这次大赛中分别担任承办和协办方的角色。

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获奖选手与颁奖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这是一场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专业媒体共同搭建的一个建筑设计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这场国际竞赛”以“东方山水与未来城市”为主题,剖析秀美黔地山水与未来城市融合的可能性。国内外建筑机构的参与,为该地带来了前沿的设计方案,对有关部门的今后的规划建造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前院长彼得·罗(Peter G. Rowe)担任了本次竞赛的评委会主席,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晶涛担任评委会执行主席,赛事还邀请国内外顶尖的城市设计与建筑专家组成评审团。参赛者TAKENAKA Corporation的作品“Loop Linear City 环状带形城市”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折得桂冠 。

主办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设计竞赛与以往竞赛的区别在于,优秀的设计方案可有直接在义龙新区落地建设的可能。“这对参赛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的设计竞赛能带来数百个参赛个人或机构的参与。但本次竞赛收到了来自海内外数千份参赛方案,其中不乏知名的设计机构和大师之作,这不多见。

时钟拨回到2017年7月的四川德阳龙洞村,2017国际高校建筑大赛在地方政府和协会的共同推动下,最终幸运地落地在这个四川贫困小山村。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等22所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建筑院系师生,经过一个月的建造,带来了22个建造方案和作品。

同样是政府为主导,通过引入22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设计院系,以“设计激活乡村”这一主题,是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崛起的重要探索。

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行业协会和媒体将建筑师和高校资源加以整合,将智库力量通过竞赛、征集、公益等活动引入新时代的乡村重建,为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提出可供借鉴和参考的重要经验和模式。

据柳青透露,经过多年的运营和经验积累,这种模式已经日臻成熟。“打通建筑智库资源与地方农村、城市新区的隔阂,是这个连接平台非常重要的意义。”她透露,今年将与江苏、江西等地开展新的合作,倍受关注的国际高校建筑大赛今年也将继续举行。

楼纳的智慧启示

以楼纳大冲组国际建筑师公社为基点,将聚集的建筑大师辐射到楼纳其它村落的“一村一大师”计划,是彭礼孝等组织者们的大胆构想。

通过协会和媒体聚集起来的建筑师群体,也迫切希望能为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公社组织的一群建筑师、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中,一大部分部分建筑、文化大师将深入楼纳的各个村落,对当地农村房屋改造、景观建造、文化复兴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指导。

柳青介绍,这些参与的大师已经与楼纳的16个村落达成了一致的合作意向。大师深入农村,与村民一起干活,深入交流探讨。在深入听取村民对民居建设或者改造的意见后,为他们提供科学可行的建造方案。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蜀阳是参与楼纳“一村一大师”计划的一员。5月14日,他受邀前往兴义参加第二天举行的义龙未来城市国际设计竞赛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一下飞机,邓蜀阳就一头扎进了他负责的村落,他要去看改造工程的具体进展。邓蜀阳缺席了主办方安排的晚宴,他与盛情的楼纳村民吃饭,一起探讨接下来的建造方案。

邓蜀阳笑着告诉记者,村民对他之前设计的建造方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之前给一户村民新居设计了鱼塘和泳池,泳池用来给游客用,鱼塘用作经济收入。“村民认为泳池的水源可以直接引入当地的河水,这样能节约成本。这是他们直接的想法,我们必须要重视”。

“和他们同吃、同干活,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只有和他们成为朋友,沟通才会更加有效率。”邓蜀阳说,只有村民真正认可和接纳的方案,才是有意义的。毕竟生活是他们的,作为建筑师需要在这个前提下微他们提供帮助。

在邓蜀阳们看来,乡村振兴是需要“大师”介入的。

“乡村的建设不能再是过去大片的整改和重建了。”邓蜀阳在全国多个落后村落都有介入重建工作,他警告乡村振兴一定要杜绝城市的大拆大建。“运用城市的手法融入乡村振兴,一定是错误的。”此前,他曾在参与的另一个村落的建设中,坚决反对当地要把乡村建成公园的做法。“乡村就是乡村,即使规划了景观,也不能只是只种花”。

在邓蜀阳看来,运用微介入的手法才应该是农村振兴的主要特色,注重当地的文化保护、生态特色,保持原乡的本色。“不管是空间需求上的介入还是文化的介入,首先重视的应该是保护,以及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建筑师也不能例外。”

楼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但当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景色优美。(人民网 伍振国/摄)

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也会不被村民和地方政府所理解,但他会坚持原则说服对方。“村民接受不了很正常,他们看问题的逻辑和长短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更有耐心,获得他们的信任。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什么是正确的,对他们有利的”。

“过去常常会有不被理解的挫败感,现在不会了。会把挫败感转变为耐心和倾听。”邓蜀阳说,理解农民的需求非常重要。建筑师要当好理论的翻译师,给农民讲解的理论例子要通俗易懂,要用农民的语言交流。

谈起乡村振兴,邓教授显得非常兴奋。他说,自己对楼纳“一村一大师”很感兴趣,也很认可这种模式。作为一名从事建筑、教学多年的大师,邓蜀阳说能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乡村振兴,为农民出力让他感到慰藉。

柳青告诉人民网记者,大师们参与楼纳的乡村振兴,希望能达成长期参与运营的愿景。大师一旦与帮扶的村落达成合作后,将是一个长期的帮扶约定,而不是阶段性的。即使村落改造完成,大师们仍然要对帮扶村落的文化、经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有的大师与当地的非遗匠人一起合作,共同设计相关的产品,帮他们走出贫困的同时,也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的文化。”

“大师是一种标识,有影响力和高度。”邓蜀阳说,大师是一个点,但是能带动其背后的平台和资源,就能转化成面的影响效应。他表示,随着政府推广支持力度的加大,建筑师、院校、社会力量的参与和联系的提高,希望能为更多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