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创客:青年人,给自己一个“创青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05-07 15:33

先来讲两个故事:

2007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的一片荒地上,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田刚印和满意把自己“捣鼓”出来的电子控制盒装进一架航模里。那天,他们历尽艰辛研制的第一架无人机终于颤颤巍巍地飞了起来。当时,这两位走出校园刚两年的男孩谁也没想到,几年后他们会成为我国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不久前,他们创办的北京中航智科技公司研发出世界上首架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

不久前,一家名为“中文在线”的数字出版公司在深交所鸣锣上市。公司负责人、清华大学毕业生童之磊回到母校,跟学弟学妹如此分享15年的创业感受:人生中会有很多次选择,面对选择,很多人随波逐流,流行什么选什么。这样的选择也许是最安全的。可是在我们回顾人生的时候,希望说我的一生很安全吗?当然不!我们需要的是精彩的人生!我们应当独立思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当代的青年人应当引领时代、创新变革,应当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田刚印、满意、童之磊,只是当前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的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中的代表,还有更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了创新创业历程,在一个个不可能中寻求可能。

做一只拥有远大梦想的“小麻雀”

走廊里摆着沙发,墙上的液晶显示器前方,两三位年轻人轮番展示自己的创业思路。一群年轻人认真地聆听或思索,不时提问,灵感和创意不时迸发出来……

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出现在天津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二层的“搭伙”创客空间里。为了给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个“落地”的可能,学生们自发成立“搭伙”创客空间,并提出“大伙来搭伙创业”的口号。这里,就成了天津大学学子创业梦想起飞的地方。

类似于“搭伙”创客空间的创业智慧“集散地”还有许多,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内、清华大学x—lab创意空间内,都能看到大学生们兴致勃勃讨论案例和商业计划书的身影。校内的空间有限,创意的火花还可以盛开在校外。如今,当你漫步在北京市中关村海淀图书城下的步行街,你会发现以往的“书香一条街”已经被如今的“创业一条街”取代,以车库咖啡为代表的多家创意主题创意空间应运而生,学习之余到这里阐述创业想法、寻求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募求第一笔风险投资,成为不少北京高校大学生课余的生活方式。

不但北京如此,北京之外的许多城市也是如此。

来看江西。从一个小作坊做起,到3个千余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从一家小饰品店到3家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陶瓷饰品批发、零售实体店铺,从小摊位到景德镇市大学生创业示范点,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生郑平平,凭借自身对陶瓷文化的感悟,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创业道路上快乐奔跑。

再来看香港。日前,备受世界瞩目的日内瓦发明展大奖被香港城市大学学生获得,大学生们创立的公司自主研发出一项生物测毒科技,利用基因改造工程在48至72小时内快速界定检测毒素种类。该发明从48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件创新发明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而这正是香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缩影。

“做一只拥有伟大梦想的小麻雀,”谈及创业的初衷,很多同学都说初衷其实很朴素,但就是如此单纯朴素的梦想,却可以支撑起一个个伟大创新成果的诞生,支撑起世界进步的可能。正如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所说,“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让人不断成长、走向卓越、成就自我,为社会发展和他人幸福贡献价值。”

有一双手,为创业之梦插上助力的翅膀

创业,需要追梦的愿望、勇气,更需要一双手,为梦想插上翅膀,这就是高校为大学生搭建的创业平台,以及贯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成果转化渠道。为此,许多高校做出了探索和努力。

90后清华学子陈家轲是名“创业达人”,还在读本科的他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独立研发出用于废水处理的重金属离子捕集剂,销售已突破百万元。谈及创业历程,陈家轲心怀感激:“在清华x空间,我遇到了创业路上的伯乐。前期如何做项目,后期怎样获取融资,怎样搭建公司的股权架构,这些都是我在创业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清华x空间给了我一个听取前人想法与经验的平台,也能与更多正在创业中的伙伴们相互学习。”

清华x—空间,也叫清华x—lab,是清华大学为学生搭建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x”寓意探索未知、学科交叉,“lab”彰显体验式学习、团队特点。这里不仅提供14个院系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同中国建设银行、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合作,为学生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高校内类似的创新机制还有很多。复旦大学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招商、知识产权、法务咨询、投融资及市场拓展等各类服务。2014年12月,学校积极推动复旦大学科技园与教育部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复旦科技园分基金”,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及后续接力服务。

华东理工大学坚持“一把手工程”,完善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贯穿大学全程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校院两级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

天津大学悉心为学生提供“创意—创新—创业”完整创新链条的全过程服务。上游,通过智慧空间站、科普节等激发学生创意;中游,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建设35个学生创新实验室;下游,打造“理论教学—竞赛模拟—创业苗圃—创业基地”四级培养体系。“一所大学,核心使命还是培养人,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因此,高校应构建一整套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认为。

锻炼培养创业能力,激发塑造首创精神

何为一流的创业教育?这个问题在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的今天提出,有着特别的意义。创业教育应该更多地教授创业精神还是创业技能?这个问题,许多承担创业教育的教师也在认真思考。

“创业教育要教会学生一种首创精神,这种精神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是终生受用的,具备了这种精神,创业者才会在以后的事业开拓和发展中,不抱怨、不等靠要、更积极主动把想法变成现实。”这是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的观点。

这个观点与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不谋而合。不久前,北京大学校友会、海尔集团共同举办青岛·北京大学海尔训练营特训班,北京大学校友会邀请北大名师在海尔创业训练营基地为青年创业者带来创新创业实战课程。活动现场,张瑞敏专门谈道:“与创业能力相比,当代中国青年人更缺乏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获得,而且,互联网时代对于创业能力有了全新的阐释,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更多的是整合的能力。但创业精神则不同,不能依靠外界,是一种内生的动力和创业者努力向前的最原始的驱动力。今天的青年人,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张瑞敏认为,开展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文化,要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一方面,要为学生树立创业成功的典范,但更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人生赢家应该是那些享受创意、创新、创业过程的人,而不单单是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路上,失败一次,爬起来再来,屡败屡战的创业精神更为可贵。“这就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为创业者提供资金的支持,更是创造一种文化,打造一种驱动机制,让大家都觉得创业光荣,驱动更多的人不停地在创业道路上前行。”

当然,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教育还需承担许多,心理教育、生命教育、风险教育……创业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度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持续不断的,不是笼统模糊的,而是多种品质培养。“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要深度思考。既不能只看表象繁荣,走向记工分式的误区,也不能当作一种政绩工程来做。真正的创业教育是对创业能力的锻炼培养,更是对首创精神的激发塑造。”杨斌强调。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