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15 08:32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市长 韩军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11331”发展思路,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六年并进”捷报频传,“六城同创”成果丰硕,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保持了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工业突破年活动。596个项目列入省工业投资导向计划。新开工、投产、达产重点项目300个以上。新增规模企业210户,净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0户,中鼎集团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进一步理顺市开发区体制机制,宣城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获省政府批复。扎实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组织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试运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入选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个,5个县电商发展指数跻身全省县域十强。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粮食总产增长2.2%。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4.8%。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获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161家。列入国家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4个。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推进项目提质提效。在建重点项目500个,完成投资620亿元,竣工项目221个;300个“调结构、转方式”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0亿元。列入省“861”项目382个。谋划储备项目601个;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补助资金超8亿元。提升招商合作水平。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强化精准招商,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635亿元,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增长20%;引进项目产业契合度达50%。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新签项目55个。分别与南京、杭州签署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新塘羽绒产业园正式落户。加大项目保障力度。市国投15亿元、市开发区建投9亿元、宁国国投13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全市直接融资达45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大政银企合作,新增人民币贷款108.4亿元。为335家企业办理土地抵押融资169亿元。

(三)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引领,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2%,实际办理时限压缩18.6%。完成非行政许可清理和前置审批条件目录清单。在全省率先公布市级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政府权力事项精简50.2%。建立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涉企收费项目精简43%,年减轻企业负担3400余万元。完成市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邮政业和电信业“营改增”试点顺利完成。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宣州、广德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宁国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通过省评估验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新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推行企业注册“一表制”和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收费。新增民营企业4610家、个体工商户16394户,完成“个转企”1029户。

(四)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新编、续编和增编城市总规等各类规划79项。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市区续建和新建城市建设项目167个,完成投资152.2亿元。出台《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意见》。加快交通建设会战。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6亿元,高速公路投资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新增高速公路76公里、一级公路55公里。完成国省道路面改善128公里。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9亿元。完成电网建设投资比上年翻一番。光纤入户项目快速推进,4G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六城同创”。文明市创建全面启动。市区集中整治“六乱”行动取得实效。宁国跻身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郎溪、泾县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新增国家生态乡镇17个。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江河沿线环境专项治理、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和环保专项行动,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和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编制完成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

(五)以民生优先为原则,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新增公交线路等13项市政府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1个百分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全市住房保障总户数达5.4万户。完成932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城市、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和10.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稳步提升。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成24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村级文化广场建设通过文化部中期督查。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宣城、法治宣城建设。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覆盖到村。在全省率先开设交通事故救治“绿色通道”。实施市领导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工作制度。调整应急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六打六治”专项行动。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启动“全国双拥模范城”争创工作。

 (六) 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继续优化政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突出问题142项,解决“老字号”等具体问题16项,建立完善相关制度35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市委“三十条规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聚力整治“四风”和“小四风”问题。整改清退农民负担违规资金1525.4万元。市本级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2.5万余平方米,整改工作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开展依法治市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市政府负责同志领衔办理市人代会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19件。评定第一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制定“四项制度”,完善规范土委会、规委会等制度。强化政务公开,出台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见,坚持开展“百姓问政”、在线访谈等政民互动活动,推进政务微博。强化勤政廉政。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公开市直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1.1%。建立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强化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深化民主考评和政风行风评议。理顺市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市区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平台。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政府建设资金审计力度,节约资金3.7亿元。

二、2015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扩大多方面对外合作,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宝贵机会,不断拓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所蕴含的巨大增长空间,进一步发挥我市良好的生态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线,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稳中求进,落实"11331"发展思路不变,推进“六年并进”、“六城同创”不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产业提升、城市提升、交通提升、环境提升、民生提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建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聚焦市本级工业发展。用好国家级开发区品牌,支持市开发区开展“项目攻坚大会战”,加快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确保签约项目80个,新开工、竣工工业项目22个和20个,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财政再注入5000万元,做大市工投公司和担保公司规模。继续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对接,力争特种车辆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项目落户我市。开工建设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联盟研发基地。深入实施“千百万”工程。重点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双百”重点工程,新开工、投产项目各100个。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力争实现产值超10亿元25户、超亿元36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0户。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新注册民营企业3000户、个体工商户10000户以上。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20件。推进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深入实施商标发展和质量强市战略。

突出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积极推进安徽国际旅游商品直销中心建设。加大文教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力度。促进全域文化旅游发展。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制定行动计划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推进28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建设。加强宣传营销,强化与长三角地区文旅联动。推进带薪休假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健康休闲养生养老产业。

提升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加快限上商贸企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发展。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壮大电商主体。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探索跨境电商试点。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

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特色。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环南漪湖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敬亭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等修编。出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加快市区164个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0亿元。

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城镇协调有序发展。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国重点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增强县城的区域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12个全国重点镇建设,加快实现“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重点城镇集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向中心村以上社区集中”,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加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坚持“点、线、面”同步推进。巩固农村清洁工程市场化改革成果,推进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加强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完善村民自治和群众参与机制,健全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制度。

深化交通建设会战,加快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继续开展交通建设会战年活动,建设项目80个以上,在建公路里程超过800公里,完成投资突破80亿元。加强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发展的保障条件。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发展动力

着力项目提质提效。高质量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储备重点项目500个以上,力争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的项目数不少于“十二五”;实施重点项目400个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切实推进招商合作。积极采用PPP等模式,推出一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科学统筹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细化招商目标企业导引图。突出专业招商力量建设。优化完善投资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社会融资。力争直接融资超过上年规模。积极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强化金融产品和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继续推进“城市一卡通”工作。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财金工作统筹。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中心城市发展活力

 以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与宣州区、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完成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市与宣州区、市开发区财税体制。做好生活服务等行业“营改增”扩围工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企业登记改革举措,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继续加大非行政许可、前置审批条件清理。市县两级全面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意见,完善招投标监管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强化与区域内各城市的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继续实施“双百”工程。发挥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服务平台作用,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通关、报检等便利化条件。推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市本级保税物流仓库项目。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魅力

开展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申报国家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力争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验收。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力争创成国家森林城市,郎溪、泾县、旌德成为省级森林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和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评估。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力度,严格项目审批准入。继续开展环保“绿剑”行动。深化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强化河道采砂监管。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广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文明市创建统揽城乡文明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推进“三线四边”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市容提升工程。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大工程”。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六)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中心城市凝聚力

加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深化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培养、引进技能型人才。落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政策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规范职工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稳步提高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完善“救急难”工作发现机制,加强困境儿童、城乡“三无”特困人员供养和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启动市救助管理站建设。加快建立新型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建立政府为居家养老购买服务补贴制度。促进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家庭增收。加大扶贫济困工作力度。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探索多渠道住房保障方式。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

优先发展现代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宣城中学打造“皖南名校”工程。加快宣城职教联盟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事业,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强化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措施落实。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强皖南花鼓戏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快村级文化广场、公共电子阅览室、广电“村村通”工程建设。完成省级第三批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村建设任务。推进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建设。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宣城日报、宣城广电全媒体融合发展。稳妥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继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支持和推进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事务、防震减灾等工作,全力落实妇女和儿童“两个发展规划”中期目标任务,加快发展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慈善福利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市政务云计算中心、数据交换平台,扎实开展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积极争创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深化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加大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力度。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完善联合接访中心运行机制,全力化解信访积案。

强化公共安全防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强化治超工作。深化平安宣城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成社会治安视频防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人民防空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宪法为上,严格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市长领衔办理制度,提高人代会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坚持发展为先,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及村级代办点建设。强化企业帮办服务和跟踪服务。深化民主考评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继续推进政民互动工程,加强“百姓问政”、政务微博、网络政民互动等平台建设,整合优化群众网络诉求回应和“市长热线”办理平台。

坚持责任为重,弘扬担当精神。严格执行分管负责、牵头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和当代宣城干部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强化担当、勇于创新。

坚持实干为要,切实转变作风。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三十条规定”,践行“三严三实”,持续整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清理检查评比活动,精简会议文件,改进调查研究和会风文风,减少往来应酬。

坚持清廉为本,做到“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扩大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覆盖面,强化民生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实施公务用车改革,规范办公用房日常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加大廉政建设巡查力度。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