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用“三牛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周其森 发表时间:02-26 11:23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事实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相关政策意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也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点举措和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领会和把握党中央的战略精神,巩固脱贫成果,用“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要发扬老黄牛精神,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隐功”与“显绩”的矛盾和难题。中央明确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短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明显处于滞后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形势的需要。

同时必须清楚认识到,乡村振兴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进程。解决历史性难题,必须有历史的耐心。在思想上必须有持久战的准备,在行动上必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把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轻重缓急,克服一切消极等待和急躁冒进情绪,丢弃“骐骥一跃”式幻想,用老黄牛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各种利益冲突和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次乡村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势必引发乡村各种关系的调整和利益变化。这些关系和变化往往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质。要理顺这些关系和利益。就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无怨无悔的孺子牛精神和奉献意识。

土地,作为农民的第一生产资料,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对象和重要战略资源。调整好人地关系,历来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抓手。人地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效益。要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以为民造福不怕麻烦的服务精神和慢工出细活的扎实作风,勇于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和谐的人地关系,盘活用好直接资源要素。

此外,在维护好群众利益上要锤炼任劳任怨的坚忍品格。由于社会关系往往与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如何保护和发展农民根本利益就成为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同时考验着干部的觉悟与品格。在处理农民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问题上,需要孺子牛式的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精神。比如,乡村振兴中乡村建设行动,势必引起乡村格局变化,农民也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既要维护农民眼前利益,还要发展他们的长远利益。

要发扬拓荒牛精神,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上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同时不断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要保持其连续性。乡村振兴又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拓荒牛精神。只有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才能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总体来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在制度层面稳住基本盘,更要敢为天下先。要用改革的精神解决振兴中的一切制度性障碍,破除一切阻碍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因素,建立一个稳定、完善、系统、开放、活力的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构建一个与全面建设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新政策框架。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环境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乡村的事情,其承担的任务更加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需要树立全局性战略思维和宏观视野,以改革精神建立一套衔接前后、连接城乡、和谐工农、创新发展的政策框架。不断强化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制度自我完善功能。培育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的制度发育新机制,以改革的系统性破除阻碍乡村发展的结构性问题。通过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以更大勇气和更加科学的精神,不断提高制度性改革系统作用和整体效能。

在实践层面,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农业文明优良传统,也要有不走寻常路的气魄。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实践创新,纵观中华农业发展史,是一部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历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其需要弘扬传承这种优秀基因和优良传统。要在制度层面奠定推动创新的坚实基础,在政策层面给予创新以更多倾斜,在措施层面给予创新以更多优惠。培育发现更多乡村振兴创新主体,带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创新、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生动局面。(周其森 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