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喜迎党代会] 我市民生和社会事业综述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9-08 09:37

幸福中继续前行——我市民生和社会事业综述

民生改善之路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放眼皖南大地,一幅幅温馨的民生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现,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清单”温暖民心——为环卫工人送上“爱心早餐”,举办环卫工人节;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为2872名渔民安家;增加89所公办幼儿园,加固改造311所中小学……

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2011年以来,我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建设、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狠抓落实,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小事细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

安居——打造幸福之家

市区夏渡新城小区39幢107室,是徐金霞的家。从2013年2月8日入驻,徐金霞已经在这个家里度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

2013年1月31日,对于徐金霞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手中,接到了“家”的钥匙。

“我清楚地记得是2013年1月31日拿到钥匙的,看了新房后,发现里面热水器、抽烟机、燃气灶、橱柜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徐金霞说,那一天,她的心情无比复杂,感恩、欣喜、激动、期待……交织在一起,如今回忆起,似乎仍不能平复。

徐金霞的人生路并不顺畅。2011年,她被查出来患有脑瘤。当时,他们夫妻俩正在一心一意地打工挣钱,想早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岂料这个“飞来横祸”劈头盖脸地砸向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看病,夫妻俩花掉了原本要买房子的积蓄,还向朋友借了不少钱,而房子就成了徐金霞一家遥不可及的梦。

2013年1月初,家庭困难的徐金霞提交了《廉租房申请书》。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她就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让她去拿新房的钥匙!徐金霞梦想成真,住进了自己的家。

自2011年以来,我市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群体由最初的低保家庭,扩展至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落户农民等住房困难群体;同时将在市区购买新建商品房的群体,在该商品房未交付之前,也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五年来,我市出台《宣城市市区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办法》、《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宣城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实施意见》、《宣城市房屋征收市场化安置暂行办法》、《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城乡居民居住规划出清晰的路线。五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31.1亿元,建设公租房3.32万套、棚户区改造4.43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万余户。2014年起,我市初步建立“免保费、全覆盖、统一保”的风险分散机制,为44.42万户农房购买保险服务。

卫生——守护健康之梦

2012年12月15日零时起,我市11所县级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拉开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序幕。

宣州区水阳镇的冯绳良成为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最早受益者。2012年12月10日,冯绳良的爱人因为肾结石后尿路感染住进了医院,14日他接到了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宣传单,因为是新农合的用户,需要先垫付医药费,他特地到护士室那里打印了15号前后每天用药的价格表。

“光头孢这一项就少了将近2块钱!”冯绳良对比着两张价格表发现,头孢价格从13.46元下降到了11.7元。尽管爱人主要是消炎,用药量不大。但与15日之前相比,每天仍会节省十几元钱。

五年来,我市加快医疗综合改革的步伐,不断细化措施,紧扣改革重点,提出了“3+3”的分级诊疗模式,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转变、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我市基本医保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新农合实际参合人数增至185.8万人,参合率由2010年的95.7%上升至2015年的103%。采取“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模式,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9.44万人。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优化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水平日益提升,以医保制度为支撑,老百姓敢看病了,“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在减少。五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0.3亿元,加强1个市级医院、11个县级医院、24所中心乡镇卫生院、18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2所村卫生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市、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支出资金1.57亿元,累计救助594892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教育——享受均衡之利

2012年9月,宣州区杨柳镇中心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宣州区第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干净清爽的教室、漂亮整齐的儿童床、精致有趣的玩具……午餐时间,学生们排排坐,在老师的带领下,津津有味地吃着饭,吃完饭,又在老师的指挥下到各自的小床上睡午觉。良好的设施、整洁的环境、优质的师资,让杨柳镇中心幼儿园一开园,就吸引了近200名孩子来此就读。

“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好、设施好,送小孩到这里来上学比较放心。”家长石翠说。据她介绍,以前杨柳镇没有中心幼儿园,孩子上学只能到镇上的民办幼儿园,环境差不说,教育设施也相对落后,所以2012年杨柳镇中心幼儿园一建成,她就把孩子转到了这里,如今孩子早已从这里“毕业”上了小学。

乡镇公办幼儿园是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重要内容,也是2012年以来省政府下达的33项民生工程之一。2010年,全市72个乡镇中仅有36所公办幼儿园,到2012年底,乡镇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了68所,覆盖率为94.44%。截至2015年底,公办幼儿园较2011年增加89所,公办在园幼儿数增加1.4万人。

五年来,我市累计投入14.1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全市完成全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实施了校安工程、初中工程、教师周转房和“全面改薄”计划。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补助学校公用经费7.95亿元,提供学生免费教科书11900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003.7万元,受助学生73.43万人次。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市累计资助各类学生83.39万人次。投入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651个校内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全市2.6万名留守儿童得到真情关爱。市区新建小学12所,新增小学学位约14000个;新建初中2所、搬迁1所、改扩建1所,新增学位2450个。

文化——催开惠民之花

2015年12月1日晚,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宣城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三十集电视剧《文房四宝》在安徽电视台播出。这是一部综合反映文房四宝发展历史的电视剧,艺术再现文房四宝传统制作技艺和发展历程。该剧的播出,让观众了解了文房四宝、熟悉了宣城。

2015年4月1日,宣城形象片《美在宣城》正式推出,该片以山水、人文、城市、生活为主题,用唯美的画面、凝炼的解说、动人的音乐,对宣城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山水文化、浓郁的地方特色,作了高度艺术的诠释。2016年,该片获得2015美国亚特兰大短片节“聚光灯”短片大奖,这也成为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影视作品。宣城,也开始被世界所认知和了解。

五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匠心独运,非遗保护传承流光溢彩,群众文化活动姹紫嫣红,文物保护精雕细刻——

五年来,我市建成村级文化广场585个、村文化活动室796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8个,各县市区都建成(或完善)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市本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全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8%。

五年来,我市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45个。全市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3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五年来,我市累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多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共4万多场。完成了1699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全市657个村提供了视频节目播放、文化娱乐活动等3000多场,送戏进村3500场。

五年来,文化事业繁花似锦,文化产业欣欣向荣。2015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约41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翻了一番,新增两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基地。8家企业入选2014年度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争取到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

五年来,文化旅游满园芬芳,我市连续两年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宣城历史名人诗画开发工程”等八大文化旅游工程规划编制完成。敬亭诗径开放、韩愈文化园开园、中国宣纸博物馆开馆,“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当选“美丽中国·最具品牌价值艺术节”称号。我市在全省首家成功申创“中华诗词之市”,“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绽放异彩。宣城日报 丁樱)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