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9-18 13:09

金色秋天里,市第四次党代会开幕在即。

五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咬定目标、沉着应对,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圆满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宣城答卷”。

这份答卷上,综合实力提升的成绩彰显,加速前进的主线清晰,各项事业发展的硕果累累……

综合实力成绩单,成绩喜人——

5年看指标: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671.4亿元-2015年97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5.6亿元-2015年1283.4亿元;财政收入2011年118.6亿元-2015年188.9亿元……

5年看增幅:“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是2010年的1.5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1.88倍;财政收入是2010年的2.2倍;规模工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1.56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48亿元,年均增长2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和13.5%……

5年看位次:我市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资完成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十二五”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80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82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和规模工业利润总量,均居全省第5;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65%升至71%,居全省第1;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列全省第3……

一组组增长的数据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部署,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换档提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砥砺前行。

“十三五”开篇之始,指标、增幅、位次,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仍在带来惊喜: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5.4亿元,同比增加20.3%,增幅居全省第3;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2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户数248户,居全省第3;进出口总额7.6亿美元,增长22.1%,居全省第5;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1408户,企业数居全省第6,实现增加值199.5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同期、年初目标……

五年发展征程,主线清晰——

201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以“五年并进”为主抓手,实施招商引资年、工业突破年、项目推进年、城市建设年、交通会战年,明确“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主、经济建设以工业突破为主、工业突破以招商引资为主、招商引资以项目进园区为主。”

2014年,“五年并进”升级为“六年并进”,招商合作年、工业突破年、项目提质提效年、城市建设年、交通会战年、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加速前进、扬帆竞发!

2015年2月25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举行的“六年并进”推进会上,时任市长韩军这样总结:“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入,又利于促进消费,是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又是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更是民生改善的支撑点、凝心聚力的向心点。”

先看交通五年战果。连续三年大会战,绩黄、芜雁、宣宁、宁绩、宣南铜、宁千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220公里,进入全省前4,公路路况水平由全省落后跃居第2;合福高铁宣城段开通运营,皖赣铁路芜宣段扩能改造、杭黄铁路、商合杭铁路开工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宣南铜高速的贯通,意味着我市继合肥之后,成为全省第二个拥有“环城高速公路圈”的地市。

再数城建五年硕果。2015年10月16日,在新落成的市体育馆,我市成功举办第一届综合性运动会;2015年10月24日,宛陵湖畔,市规划馆旁,第七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华彩绽放;2016年4月22日,市图书馆新馆在“世界读书日”正式开放,“三馆”已成为城市新地标。这五年,市区建成区面积由43平方公里扩展到55平方公里,先后建成合工大宣城校区一期和二期、宣城中学新校区、海关国检大楼、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财政服务中心(金色阳光大厦)、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国防动员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

聚焦工业五年突破。这是引人注目的纪录,五年来,实现规模工业利润、民营企业税收、中鼎集团营业收入“三个百亿”突破。全市工业化率由“十一五”末的38.4%提高到44.5%;规模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73.8%,较“十一五”末提高28.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841亿元,占比达47%。2015年9月,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今年全省813个基地项目中,该基地项目有112个,项目数居全省第1。

“六年并进”,是加速快进,更是调整结构、转换动力、换档升级的优进!

2015年9月底,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打响“调转促”攻坚战,奋力打造宣城经济升级版。在全省率先召开专题落实会、动员会,率先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全面实施“485行动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企业提升改造等“八大工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赴开发区、各县市区、市直主要经济部门、重点企业现场办公、一线督查。在督查中,韩军多次指出,“把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扩大经济总量,作为‘调转促’的核心目标和基础性目标。”并多次强调:突出加快发展,是我市新常态下必须坚持的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加快。今年,我市编制“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国制造2025宣城行动计划、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和工业经济发展指南“四个规划”。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2.8%,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4.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目前,市“调转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项目297个,2016年计划总投资156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92.54亿元。7月29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推进会议上,命名了全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千企升级”计划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发展、两化融合等220个传统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深化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06.8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居全省前列。实施宣城海螺水泥、国投宣城电厂等重点节能项目,全力推行绿色制造。

创新融合在加快。全市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6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家,建成宁国耐磨材料、泾县电机等5家省级检验检测中心。5年来,全市累计认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5户,建设“智慧企业”500户、“数字企业”650户,培育省级及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户。华菱电梯配重块等6个品种销售全国同行业第一;晶瑞纳米新材料等11个品种销售全省同行业第一。

招商合作在加快。5年间,我市成功加入南京都市圈,对接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74.1亿元,直接利用外资4.5亿美元,均居全省第一方阵;进出口总值4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5。市开发区通过产业招商已集聚卓越新材、兴锂新能源、益佳通电池等来自珠三角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10家,市本级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宣城现代服务产业园已落户项目39个,与浙江萧山共建的新塘羽绒产业园落户项目25个,总投资近200亿元。

供给侧改革在加快。重点去产能行业有所下降,全市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增速明显回落,已淘汰钢铁产能33万吨,拆除中频炉10台。确定169户“特困企业”名单,采取分类处置、一企一策等办法,加快市场出清,目前已有60余户企业恢复生产或嫁接重组。

铸造城市品牌,彰显魅力——

2015年11月24日,我市圆满承办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2015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会上,我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授牌,并作大会典型发言。

5年来,以“六城同创”为主抓手,我市城市品牌铸造收获累累硕果。创成省级文明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市,创成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连续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市、全省首个中华诗词之市,入选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山水诗乡·多彩宣城”,魅力彰显。

2016年3月,在“中国新旅游时代——品牌推介盛典”大会上,我市一举拿下“中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城市”“中国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奖”三项大奖。

2014年起实施的“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确立1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40亿元。诗山宛水品质提升、大桃花潭景区建设、扬子鳄旅游开发……精心扮靓、全力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东大门。

“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吸引力倍增。

第七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吸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7市首次联手参加,创下了文旅节综合成效历届之最。这一活动,被评为“美丽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文化艺术节”。我市还顺利通过“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复评,并更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城市形象片“美在宣城”,去年喜获美国亚特兰大短片节“聚光灯”短片大奖,成为我省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影视作品。

“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美誉度空前提升。

在美国米尔肯研究所发布的2015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榜单上,我市在26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8位,在我省仅次于合肥市;在上海三家社会机构评选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50个地级市竞争力排名中,全省仅我市与合肥市榜上有名;人民日报社开展的地市治理能力测评排名中,我市综合得分在全省16个地级市中列第2位。

今年,我市成功承办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和世界男排联赛(中国宣城站),国际裁判和各国选手对我市留下了美好印象。用第一次来中国的斯洛伐克队员皮特的话说,“宣城山美水美人更美,我喜欢这里!”

“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内涵还在丰富,气质还在提升……

2016年8月,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为目标,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山水生态之城”。

9月7日,市委书记韩军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特别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凝聚力、美誉度的必然选择。

新常态下的“宣城答卷”,已进入“十三五”新阶段,这是宣城提前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调转促”的关键期、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期、扶贫任务的攻坚期和文明创建的提升期。

新阶段、新目标——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任务、新答卷——在新一届市委正确领导下,我们期待,宣城早日建成现代产业之城、综合枢纽之城、山水生态之城、平安幸福之城!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