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童年的记忆中的宣州传统年俗与节庆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奚本金 发表时间:02-07 15:40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城区,我亲历所见,家家户户的燃料基本上是柴草,别无它物,因而每户少不了灶,有土灶、缸缸灶或烟囱灶,专门烧水的称老虎灶。人口多的家庭是双锅堂或三锅堂不等的砖灶,并有汤罐按在其间,背后有烘笼。烟囱灶的灶堂侧面大都写有“水星高照”字样,上部也有砌灶神龛的,“民以食为天”,所以一般家庭对灶有灶神的称呼,并且特别尊重。

年关将近,各种祭祀活动很多,民俗祭灶神,有军三、民四、皇家廿五之说,即腊月廿三、廿四和廿五的日子,民间多为腊月廿四晚举行此项活动。当吃罢晚饭后,锅碗一切餐具洗涮完毕,开始在灶台摆上祭品和焚香,记得祭品中有黄豆和剪成寸长的稻草段,说是供灶王爷骑的马料,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祥之语,此外还有僧人送的灶书,民间有“小和尚撒灶书家家到”的说法。祭祀结束时燃放十八响鞭炮一挂。

此后几天,尤其是家庭主妇,一直在为过年准备各种吃食和衣物等年事活动。腊月三十即除夕,各家清洗大门准备张贴春联,挂中堂、贴年画,为迎春节的到来忙碌着。同时还要贴上用纸条写成的“太公在此,童言妇语,百无禁忌”贴在中梁柱上,那时的房屋多为立架式的。除夕的晚餐称“年夜饭”,吃的时间越长越好,待年夜饭的丰盛菜肴摆好后,内必有看鱼一碗,也叫碗头鱼,有鳜鱼、鲢鱼、鳊鱼制作,为年年有余之意,此鱼要待正月十五方可食用。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大红蜡烛,此时堂屋里所有的灯一齐亮起,门外的姓氏堂名的灯笼也挂起来了,我家的堂名是“左衡堂”。这种灯笼是在专做灯笼的店里订制的,有圆和方形,约有尺高,是用油皮纸糊的,邮局做保价信封签也是这种纸,并用木梓油油的,白底红字,一面是姓,一面是堂名,内里点蜡烛的叫屉子,是铁匠铺做的。桌下燃起熊熊的炭火盆,意为红红火火,合家团圆之意。家主即燃起三炷排香,插在供桌的香炉内,并同时燃起一对箍香供在大门外两侧,也可燃一炷斗香在门前正中。如此同时,在门外燃起祭祖的钱纸和冥币,意为请老祖先来家吃年夜饭,随后由家主提灯笼并带燃起的香到就近的土地庙焚香烧纸,燃放十八响爆竹,向当方土地公公、婆婆禀告新年已到,保佑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等。回家后家主正式入席,按辈份高低坐好,如尚有家人因故在远方一时不能回家,也要为他摆上筷子和酒杯,示意今夜缺席。当到用餐已毕时,将灶具打扫清洁,此时将要接灶王爷下界,仪式同前,并将所有的刀剪封存待初三后才可用。此时就将早已写好的“关门大吉”红纸封条贴在门的中缝。一家人围坐火盆,谓之“守岁”。条桌上的香炉内的香火要一支接一支,一直燃到天亮。大人们可打牌、讲故事,小孩可尽兴喜闹,同时还可得到长辈发的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只有一、二毛钱,最多也不过五毛,妇人们则在为全家新年衣着在最后准备着。而街上此时可见无数个灯笼发出的亮光在街上来回的闪烁,尤似天空的繁星点点,他们是在为亲朋好友送去美好祝福的拜年帖,此年帖有现在的名片三张大小,上面写有恭贺新禧、XXX鞠躬字样,也有很漂亮花式的。此帖有手写的印刷的都有,可插入门缝亦表示提前拜年之意。收到的人家,将此帖贴在堂屋最显眼的墙上,越多就表示此户人家的人际关系越广。

奚本金老人珍藏的上个世纪50年代印制的拜年贴

自春节日零点至上午八九点时,那时大都是双开门,在开门之前先在里面贴上“开门大发”的红纸条,这叫“开财门”,对面如有物体,要帖“抬头见喜”红纸写的字条。届时焚香燃放鞭炮声音接连不断。此间还夹有双响或三响的冲天爆声,此起彼伏,一直要连续数个小时,真是热闹,声音很密集,示意来年越兴旺,万事诸顺。而在开财门前无论睡觉起来,还是没有睡觉,都要洗漱一番,可所用之水,绝不可随意倒掉,要倒在事先准备的容器内,待初三晚上才一并倒掉,而三天年的垃圾也是一样,不可随时清扫,要扫到上房祭台下存放,也是到初三晚一并清除,说是财不外流,否则不吉利。

新春几天大约是这样的,初一全家人在家团聚,不外出。举动和说话都要特别留心,尽量不说错话和做错事,而一天三餐前都要燃香和到土地庙供奉香火,直到初四为止。初二、初三可到长辈家拜年,若要写字的话,必先在红纸上写“新年发笔,笔上生花、花中结果、果然如意”的吉祥语。初四起即可随意走动,此日以后街上的人流渐渐多了起来,探亲、访友、游玩的,街上摆摊设点的也应运而生,什么游戏的,抽虾子小鱼的,打游戏机的,套彩的、卖玩具的、拉洋片的。小吃的有下甜酒的、卖馄饨的、蒲包干子、兰花干子、香鸡蛋(又叫元宝)、下水子的等真是应有尽有,而大都集中在十字街和开元塔旁,北门城外有江西会馆和杨泗庙处。此外还有沈光禄的大鼓书和几个说评词的也是门庭若市。

舞龙灯(本网资料图)

初五起玩灯的,舞狮的,挨家颂春的已开始有了,玩灯的高潮日要到正月十五,那天四乡的各路花灯都要上街来竟显风采,有舞龙灯的,耍狮子灯的,挑花篮的,行旱船的,跑马灯的。新坟上这天也要插上枣核形的彩灯。民间还有“月半大似年,公公要拜媳妇年”的说法。其实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正月初八有好多店家都要开张营业,燃放鞭炮,所以这一天的鞭炮声特多,不当天营业的,也要燃爆,以示吉祥,一般要到正月十六才正式开业和做工,春节过年到此为一段落。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到底何为龙抬头,恐怕答上的人不多,这里有多种说法。

说法一。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在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又一说,过去过年玩灯,一直玩到二月初二,叫园灯,把龙灯拿到水边焚烧,说是叫龙入水归海,来年重新扎制新龙灯。我也曾扎制过七人玩的小龙灯,也叫子孙灯,包括舞球的扇龙尾,也是如此到塘边焚化的。

依据这一习俗,这天孩子都去理发店剃头,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剃头叫“剃龙头”,希望带来好运。

又一深藏含义与我国城乡遍布的土地庙有关。传为土地菩萨生日,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一分别是土地公公和婆婆诞辰日,都要祭祀。

各地祈祝方式不同,如我所见,二月初一晚,信众聚在一起吃长寿面,初二早在土地庙敬香,燃放鞭炮,祭品有三牲,及整猪头、大公鸡一只、鲤鱼一条,都是熟食,并有酒水。事先有主持人请了乐队,有开锣、喇叭、锣鼓伴奏,甚是热闹。演奏的曲调有“拜佛调”“观音赞”“上香调”等。中午设便餐,晚上吃大宴,吃饭时还有喇叭伴奏,热热闹闹地欢度一天,祈祷土地菩萨保佑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万事如意。所用的经费是众人捐赠,列收支帐目清单,用大红纸写就,张贴墙上,皆大欢喜。这一天也是盲人集会和聚餐之日。所见他们是四人一方桌,因还有四个牵着的人。

三月清明时,因有“清明不插柳,死在大门口”之说,故我地家家门上有插柳枝的习俗,以示对亲人和祖辈的怀念之情,是日早由家主带领、记得我随父亲一同前往西门途经西林寺旁到一里桥的坟地祭拜祖父和大伯的坟茔,去时带了把锹,用竹篮将祭品装盛,上面盖上白色毛巾,来到坟上,先摆好祭品,有一小碗几块红烧肉、一碗五寸长的红烧鲫鱼,一碗几块红烧豆腐,两杯酒,两双筷子,两碗白米饭,(因有阴间解差陪同)然后烧纸焚香、祭拜,并用筷子夹下一点祭品放在坟前。后到一里桥下河边用锹挖下两个坟茔帽,一反一正压在坟头,便插上清明吊子,说是阎王的请帖,若没有就是孤魂野鬼,阎王不清,同时也可看到此坟是否有后代之标志。最后看看坟上是否有洞或有塌陷之处,用锹铲土补上,算是上坟扫墓完结,临走时燃放爆竹一挂。

五月端阳节时,又称端午节,五月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将移栽几根活艾和菖蒲盆栽在门口,然后家人可在艾叶上挂些五毒的纸画图案,其五毒有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此外还安上国旗、纸风车,风一吹煞是好看,同时还挂上用红纸做成的粽子模样的摆件,很引人观赏。妇女为小孩做着各式的虎头鞋,给孩子们过端午节穿,个个显得虎头虎脑的。姑娘为其小朋友做菱角香包,是用各色丝绒线缠绕而成的,下面还有须子飘动,挂在小孩子颈上很是风光,增添了端午节的气氛。

初五这天,也是纪念屈原爱国的故事,早晨各家都吃粽子和应时的绿豆糕、蜜蒸糕,然后喜气洋洋地准备午宴,在宴会前要将所栽的艾和菖蒲要一起砍掉,其根留下约寸把长,并浇上水,看一餐饭的时间,菖蒲芯要抽多少来决定预测当年的霉雨大小。而餐桌上有几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有红苋菜、黄瓜、黄鳝、蒜子,是必食之物,说是夏天吃了肚子不会疼。同时要饮雄黄酒。在吃午饭时,还要在药店购有配制雄黄粉的艾绒点燃放在房间里熏烟,以起消除夏日来临的灭蚊之用。小孩也在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上“王”字。等吃完饭后,用几块红烧肉,溅雄黄酒挂在阴凉处,待蛀虫叮咬时,取其擦之以消肿。

待午宴后,一家老少大都齐出动,真是万人空巷,涌到宛溪河两岸观看龙舟赛,此时的宛溪河,上自济川桥、下至新村渡口,两岸真是人山人海,河中大小停船有百余只,竹木牌伐数不清,好不热闹。我最多见过一次有四五十只龙船在宛溪河参加竟赛,两岸的船家和商家都用竹杆挑起红布条作奖品,任竟赛优胜者在河中来取。所有的龙船都扎有彩龙头,龙尾,那红的、黄的、青的、白的、黑的都有,也还有一只用艾草菖蒲扎制的草龙船。划手也都是衣着色彩,依据龙头的颜色,整齐划一。还有彩船来回巡演,那是两只船合并连体的,船上有应节的《白蛇传》片段戏剧表演,尾部舵上有小丑表演滑稽惊险节目,使看的人提心吊胆。那时的龙舟赛不像现时的赛法,只要在河里巡游时划到相齐时,两岸的观众一吆喝,就赛成了,鼓手一鸣锣,就决出胜负,可就近来取红布条为奖品,最多时有四五只船并排奋力竟渡。这些船大都是初一、二就下水操练,初五下午的三、四个小时, 是龙舟赛最激烈之时,也是最精彩之时,更是决定胜负之时,有的船上除龙头、龙尾,每个划手身上都披挂了红布条,证明他们就是赢者。

观众有坐在船上的,有在沿河房舍窗前的,有在平台上的,有光头晒的小伙,有撑漂亮小花纸伞的姑娘,有人缝乱钻的小孩,无不竟有,可就没有任何事故的发生。这天,戏园子里也同时上演,应节戏《白蛇传》,也是座无虚席。

七月十五时,又叫七月半,佛家叫孟兰会,源于佛经的故事,是为阴间的亡人举行的盛会,主办人是饮食业、屠宰业,因他们一年到头到浪费多少粮食和杀生无数,也是一种自我忏悔之意。是日宛溪河里大放荷花灯,这些灯都是纸扎店经过特殊处理的,能在水上飘移,而不下沉,灯中的蜡烛如闪烁繁星,寄托着对亡人的祈福,生者对死者的一片思念之情。此时,也有水性好的小伙,下水捞取,留作玩物。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团圆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的时日,除备有丰盛的美酒佳肴外,晚餐后大都在能见到月亮的地方,用小桌摆上香炉,燃一炷香,算是拜月,同时放有月饼,那时的月饼有半斤的,一斤的,需用刀切开食之,不像现在的小月饼,还有菱角、石榴、花香藕、板粟、毛粟、花红、柿子等多种水果,并沏上一壶尚好的茶,家人围坐其旁,既赏那皎洁的明月,又畅谈家事新鲜事,其乐融融。(奚本金 2017年12月30日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