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一份特殊的传家宝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8-27 15:51


说到传家宝,大家普遍印象都是从祖上流传下来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但对于泾县琴溪镇马鞍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鲍冬香一家来说,没有这些金银细软,他们给孩子留的是一份特殊的传家宝——四份遗体捐献证书。    去年被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安徽好人的鲍冬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是这么一个弱小的农村妇女,却在2014年就做出了捐献遗体这么疯狂的举动,而且是带着一家四口全部捐献。鲍冬香说,这并不是一时冲动,因为早在20年前,她就有了这个想法。

1997年,她和爱人在上海打工,一次和工友聊天得知:遗体捐献可以用作医学研究。她当时听到就眼前一亮,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啊!她跑到上海医院去打听情况,医生说,这种捐献,要在户籍所在地办理。由于常年在外打工,这事就被慢慢搁置了。    2009年,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儿子身体又不好,于是她跟爱人返回农村照顾家人。这时,她第二次想到捐献遗体。她兴冲冲的跑到县红十字会去咨询,才知道这事必须家属同意才行。回家后,丈夫看到申请表后坚决反对!“不行不行,人死了还要开膛破肚,那还得了!”于是,她的第二次念头又被打消了。 

直到2014年,她的婆婆患上帕金森综合症,儿子被诊断为腹积水,跑遍了大小医院却始终治不好。这时她第三次想到捐献遗体,只有咱们的医疗水平提升了,将来像婆婆和儿子这样的病人才有了治愈和生存的希望。虽然想法坚决,可还得她爱人签字啊。不知道是不是被她唠叨烦了,丈夫居然同意了,让她更没想到的是,还要喊上父母一块捐献。她说那更好啊!咱们一家四口一起做好事!     第二天,她跟爱人去做公公婆婆的工作,这事一提出,婆婆怎么也没有办法接受。于是鲍冬香打了个比方:因为婆婆心脏不好,她就说,如果这时候你需要换心脏,但所有人都和您的想法一样,那谁捐心脏给你换呢?好事总归要有人去做,你不做我不做,那谁来做呢。凭借着夫妇俩不厌其烦的解释和劝导,婆婆终于同意了。第二天,鲍冬香就从县红十字会拿了四张申请表,她和爱人签了字,公公婆婆按下了红手印。鲍冬香一家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捐献者之家”。     签下之后没过多久,公公婆婆相继离世完成了捐献。在农村,人去世后要热热闹闹的办一场葬礼,但是公婆走的时候,没有鲜花、没有哀乐,只有遗体接收车开动时鲍冬香点了一挂炮竹为公婆送行。

很快这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可让鲍冬香没想到的是,有人说她不孝,竟然拿公公婆婆的遗体去卖钱!面对非议,鲍冬香选择了坦然淡定,她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周围人的看法,并深深的影响着他们。

在鲍冬香的感召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项爱心行动。同村有一户人家,女儿得了癌症,他们也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特地前来咨询鲍冬香;而在宣州区,有一个残疾人叫吴四五,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了鲍冬香的故事,也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他们选择的道路,是用爱心点燃人生的蜡烛,照亮他人的明天,也照亮自己的今生。
    有人问鲍冬香,你希望儿子和你们一样,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么?她说我还没想那么多,作为一个母亲,她只希望能够早日带儿子治好病,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幸福简单快乐。等到百年之后,她会把这四份遗体捐献证书当作传家宝留给他,希望这四份献给生命的礼物他能用心体会。
    习总书记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传承良好的家风,才能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成就美丽和谐的中国。虽然现在鲍冬香一家还在为着儿子的病四处奔波求医,但我相信上天会眷顾这个坚强的家庭,也祝愿他早日康复。
    最后用鲍冬香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故事:以后如果我走了,我的生命无法继续,但却能在别人身上延续,这种延续,就是我现在所做事情的意义。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关注、支持、参与这项事业,希望我们能像鲍冬香一样,传递优良家风,延续爱心生命!谢谢!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