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深度融"加快"一体化" "一体化"促进"新发展"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作者:记者 许根宏 发表时间:09-04 17:36

特色平台促“深度融”

本报记者 许根宏

8月29日上午,合肥包河区滨湖金融小镇主建筑门前一块偌大的临时蓝色背景墙引人注目。在这里,全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暨贯彻“六稳”合肥包河区滨湖金融小镇等长三角一体化项目集中开工入园现场推进会如期举行,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长三角地区有关党政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包河区总投资逾303亿元、48个项目集中开工入园或签约。

合杭梦想小镇,位于包河滨湖卓越生态城文华园内,是当日开工入园签约的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区。”包河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合杭梦想小镇由合肥市包河区和杭州市余杭区合作共建,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金融投资为主导产业,是高质量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动合杭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目前,合杭梦想小镇的整体装修、软装工程已基本完工。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小镇先导区产业创新中心已正式运营,吸引了快手、喜马拉雅等6家优质的成长型企业入驻。

“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包河区正在精心打造具有桥梁作用的特色平台。”包河区政府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加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克服疫情影响和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包河区还高标准谋划了一批灾后重建、新基建等项目促“深融”。目前,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港(中国视界)启动区、包河区区域经济大脑等17个新基建项目进展顺利,以高科技为“媒”加速推动一体化发展。

走进位于肥东县的合肥上海产业园,一系列智慧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企业开始开花结果。“融入长三角,推动一体化,就要冲破‘堵点’找‘融点’。”肥东县委常委、产业园党工委第一书记赵庆一介绍,合肥上海产业园是合肥市与上海市“双城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在区位交通、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也是合肥市东向发展的新平台、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入驻企业逾3000家。

今年1月,我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推动原始创新。近五年来,合肥与上海“合作能级”不断进阶。2015年9月,合肥上海两市政协提出构建“双城合作”倡议,开启上海与合肥“联姻”的新起点。2018年2月,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合肥上海产业园正式落户肥东,合肥上海“双城合作”进入快车道。

“合肥要在我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起排头兵作用。”合肥市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说。为加速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今年4月,合肥制定出台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明确科创、产业、交通、能源、信息、商务、金融、营商环境、城乡融合、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目标任务,确立和完善实施一体化发展的有关机制。

随着融入长三角发展“路线图”加速付诸实践,合肥促进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平台日益得到夯实。眼下,物联网、生物医药、环境产业等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作示范园区纷纷在合肥落户和茁壮成长。

筑巢引凤探“新零售”

-本报记者 罗鑫 张敬波

8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宣城市绩溪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碧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二楼办公区域内,一百余人的工位坐得满满当当,员工们正在电脑前为网络客服端的客户答疑解惑。

“这是我们跨境、电子消费、母婴车品等事业群,现在全公司员工205人,每天平均在岗180人。”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汪慧告诉记者,碧橙电商总部位于杭州市,服务行业聚焦于家电消费电子、大健康、母婴、食品等类目,是西门子、林内、欧姆龙、高露洁等顶尖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安徽碧橙是碧橙电商全资子公司,致力于通过大数据为品牌客户提供领先的新零售生态综合服务,“去年安徽碧橙网络客服端的销售额达到5.7亿元。”

“我们去年入驻园区,从杭州到绩溪,在降低我们用工等运营成本的同时,更是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用户体验中心。”汪慧告诉记者,2017年9月,碧橙被国家商务部授予2017年至2018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8年下半年,碧橙荣获“天猫六星级服务商”。

针对数字经济板块招大引强,目前绩溪经开区内来自长三角的电商企业初具规模。在园区内绩溪徽味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装货车辆已经在厂区排起了队,一箱箱分装完毕的各类坚果被运上货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地缘优势和新零售产业的发展,客户线上购买产品,我们从绩溪向全国各地发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胡强告诉记者。

从2014年开始,胡强在毗邻绩溪县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从事电商行业,2016年来到绩溪发展。“从临安回到绩溪,看重的就是绩溪农特产品质量优、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强、土地用工等成本降低。目前分装、发货基地已经建成,种植端也已布局。”胡强坦言,加大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的投入是未来3年企业发展的规划路径。

从最初的几百万元销售额到去年的6000余万元,胡强和他的团队仅仅花了三四年的时间。“临安的同行们纷纷试水短视频平台及直播带货,今年我们也在尝试,都是自己培养的本土团队,爆发力特别强。”胡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我们单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700余万元。”

在绩溪经开区内的绩溪县知香尝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楼分装区内,近二十位工人正在分装腰果仁。只见她们分工明确,三五一组,装盒、称重、密封、装箱等各流程都一丝不苟。

“2016年开淘宝店,后来摸索天猫旗舰店,主要是通过电商平台孵化品牌,销售绩溪笋干等土特产。”该公司负责人冯魁告诉记者,“在新零售行业探索过程中,我和朋友又在临安投资创业。”

2019年,冯魁在杭州市临安区创立了“比比妙”电商品牌,主要从事坚果销售。“临安的坚果类电商行业十分发达,值得我们不断汲取养分,孵化优质品牌。去年我们的销售额达到1个亿,已经是天猫平台上排名前30的坚果类品牌。”冯魁自豪地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立足毗邻杭州都市圈等地缘优势,围绕数字经济、机械制造、健康食品医药、文化旅游四大产业下功夫,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绩溪县科技商务经信局副局长冯晓君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园区内规上企业47家,来自长三角的企业达25家,去年入驻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电商企业基本来自长三角地区。

项目为先推“一体化”

-本报记者 罗宝

“经过18个月的连续施工,该项目已进入架梁施工阶段。全线通车后,从来安县汊河镇前往南京江北新区仅需10分钟左右,从南京主城区到滁州需约40分钟。”8月30日,在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一期工程施工现场,中铁四局项目部负责人王磊对记者说。

在一期全力冲刺的同时,滁宁城际铁路二期也在加紧施工,计划于2022年6月建设完成。

滁宁城际铁路只是滁州缩短时空距离,提升长三角一体化“亲密度”的项目之一,北沿江高铁在滁州并站、大墅设站正加快推进,滁州市与南京江北新区衔接的省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4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达15条,与南京相连的多个“断头路”被打通,滁宁换乘中心实现了滁州衔接南京3条地面公交换乘2条地铁线路的目标,天长市、来安县汊河镇也开通了公交班线,实现与南京地铁站点及公交车线路的无缝对接,一个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大江北“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

除了交通对接项目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一体化等民生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去年以来,滁州与南京两市教育部门签订教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打造教育一体化名片。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市金牛湖校区施工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顶着烈日进行学生公寓的主体施工。该项目5月中旬正式开工,将确保明年9月如期开学,首批3000名师生入住。1公里之外,恒大天才小镇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总投资180亿元,占地面积700亩,预计今年11月份即可建成开放。“作为天长市对接南京江北新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金牛湖新区正在推进的项目有20个,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金牛湖新区筹备工作委员会主任王玉华说。

滁州公立医院与南京知名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和诊疗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智慧医疗,让两地市民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据滁州市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汤亮介绍,今年,滁州市将着力在长三角区域医保基金预算、就医协议管理、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等方面加强协作。同时,将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逐步扩大至辖区内县(市),推进医保电子凭证试点,共建“健康长三角”,拓展长三角民生“幸福圈”。

在中新苏滁高新区达亮电子(滁州)有限公司封装检测车间,一台台全自动智能化生产设备正在对LED产品进行检测封装。公司LED一条龙项目自2017年4月从苏州迁入中新苏滁高新区以来,去年就实现产值13亿元,正计划追加投资,延长产业链。“我们始终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00多个,协议引进资金超720亿元。”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通过苏州工业园区与滁州市合作共建,该产城一体化发展园区如今已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的新平台。

多年来,滁州市坚持面向“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引进工业项目,智能家电、机械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产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263个,比去年同期多12个;新开工亿元项目167个,比去年同期多16个;新投产亿元项目98个,比去年同期多28个。市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542.5亿元,同比增长7.5%,一批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

小村庄喜当“菜篮子”

-本报记者 何雪峰 本报通讯员 单珊

8月30日下午,在泗县长沟镇汴河村蔬菜产业园,来自长三角地区采购蔬菜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龙。江苏苏州客商杨峰忙着安排工人将装箱的蔬菜过磅、装车。“我每天要从这里采购两车蔬菜,是这里的老主顾了。”杨峰笑着对记者说。

“两大车能拉三四万斤的菜,到苏州那边的市场上多长时间能销售掉?”记者问。“销得很快,不出几天我还要来拉菜。”杨峰说,泗县的蔬菜品质好,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打响了品牌。

“我们这里的蔬菜种植户只管放心种,销路不用愁。”一旁的汴河村党总支书记姚玉发插话说,产业园里产出的蔬菜近的销往徐州、蚌埠等周边地区,远的销往上海、苏州、宁波、无锡等地,客商直接开车来采购。疫情期间,客商通过网络或电话下单,产业园通过物流形式将蔬菜运往各地,一直购销两旺。

皖北一个小村庄,为何成了长三角的“菜篮子”?记者跟随姚玉发走进了村里蔬菜种植基地。“别看现在这里这么红火,村民种菜积极性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动员群众发展蔬果种植,颇费了一番周折。”姚玉发说。

汴河村地处泗县长沟镇西侧,交通区位优越,自然气候适宜,但多年“守着金饭碗讨饭”。为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汴河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建设蔬菜产业园。

“种大棚好是好,万一收不回来成本怎么办?我们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呀!”村民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普通农户有担忧能理解,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在村里的党支部会上,党员们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让党员首吃螃蟹,给乡亲们“打个样”。说干就干,村里的党员先后建设了64座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经济效益可观,很快就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在泗县政府和长沟镇党委的帮助下,村里积极与安徽科技学院、浙江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在蔬菜生产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关键节点,邀请省内外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镇里还指派农技人员与种植农户“结对子”,农户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通过视频或电话的形式和他们沟通。由于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这个村的蔬菜符合长三角大型商超的进场要求。

为进一步开拓长三角市场,镇村干部带着农户到上海、合肥、宁波等城市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调研和跑销路,同时邀请长三角的蔬菜采购商来村里的蔬菜基地考察。由于技术标准和市场信息的“零距离”,基地产出的无公害蔬菜持续走俏长三角地区,村里主打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凭借“皮薄沙瓤、口感软糯”的特点,一直是“网红产品”。

如今,汴河蔬菜产业园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占地4000余亩,拥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08座,被评为安徽省省级蔬菜标准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园区常年吸纳周边村民500多人务工,解决贫困人口46人就业,每人年增收1万元以上。

贫困户邵玉柱最初在基地务工,看别人种大棚挣大钱,也试着租了两个大棚,村里还邀请浙江农业大学的技术员给他做指导,不出两年时间,邵玉柱就脱了贫。近两年来,他每年能挣十来万元,成了小康户。

“成为长三角的‘菜篮子’,咱村可是尝到了大甜头。”站在蔬菜产业园里,姚玉发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每年园区蔬菜总产量3000万公斤左右,总产值1.5亿元,年纯利润8000万元以上,种植户每棚平均年纯收入8万元到20万元,从此踏上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

“机器人”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沈宫石

8月底,第六届恰佩克颁奖仪式暨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在芜湖举办,芜湖机器人产业园斩获含金量最高的最佳产业园奖,令人刮目相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芜湖机器人产业“长袖善舞”,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芜湖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抢占机器人产业“风口”,借助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国家试点”和“省级基地”的双重叠加政策优势,谋划布局,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出台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相关政策,构建起政策支持、投融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支撑、应用推广六大产业支撑平台。

2018年12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在芜湖成立,并发布机器人产业合作芜湖宣言、产业联盟十大服务举措,打造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一体化发展平台,促进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产业与智力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形成“九城联动、资源共享、深度融合、集群发展”的格局。

芜湖借势发力,创新推动机器人全产业链环节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形成了以埃夫特、希美埃、行健、隆深等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以奥一精机、瑞博思、清能德创、翡叶动力等为代表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以酷哇、星途科技、戴维克斯、海博等为代表的服务及特种机器人企业;以瑞祥、普迈科、埃华路、东旭装备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以赛宝、哈特、安普等为代表的公共研发检验检测平台。产业园依托自主创新突破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整机以及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形成了以研发、投融资、应用推广、人才支撑、产业链协同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

7月15日,芜湖机器人龙头企业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芜湖首个科创板上市公司。如今的埃夫特,已跻身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为中国智能制造业百强企业,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高端系统集成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其机器人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赋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3C电子、光伏、工程机械、铸造等产业,产品远销欧洲、亚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短短6年发展,芜湖机器人产业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机器人系统集成日趋成熟。2019年,芜湖机器人产业园集聚上下游企业128家,实现产值172.09亿元。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