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聚焦重点求突破集成优势成胜势——三论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安徽日报评论员 发表时间:10-29 08:28

当前,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已进入“密集施工期”。从沪苏浙考察对接情况看,安徽各项工作提档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必须在对标、提标、达标上下更大功夫,聚焦重点求突破,集成优势成胜势,以推深做实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在高技术创新上求突破。聚焦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坚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突出平台建设,培植“研发沃土”。借鉴张江科学城先进理念和建设模式,谋深谋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等重大平台的功能定位、核心产业、重大项目,促进科研人员、头部企业、研发总部、创投机构加速集聚,催生形成更多科技成果。狠抓创新攻坚,打造“科技蓝天”。扩容实施攻坚计划,再谋划一批具有很好基础、能够较快推进、有望近期实现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项目,确保常流水、不断线。激活要素资源,建设“创新牧场”。树立“放手让创新者去创新”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加大“全创改”、安徽创新馆等推进力度,进一步搞活创新体制机制,让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愉快。

在数字经济建设上求突破。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加大“数字+”“AI+”发展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推动数据归集“大一统”,以“数字江淮”建设为统领,广泛汇聚公共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壁垒,强化数据集成。推动数据治理“全链条”,聚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对公共数据的分析、整理、加工,构建分级分类的数据共享机制,充分挖掘体现数据应用价值。推动数据应用“宽领域”,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安全保障等领域的深度运用,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上云”“借智”让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在制造业高质量全链条发展上求突破。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促进制造业集群做优做强。一手抓旧动能改造,筑牢新的“铜墙铁壁”,加大传统产业技改投入力度,推广“皖企登云”和工业APP,同时发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一手抓新动能培育,构建“芯屏器合”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平板显示、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依托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4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形成“4+1+24”发展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优质营商环境打造上求突破。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新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大“放管服”“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力度,纵深推进“四送一服”“三比一增”,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服务;打造统一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照后减证”,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打造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做到一视同仁,稳定企业预期。

在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上求突破。围绕“便民”联通服务网络,全面融入长三角“一网通办”,加快推进与沪苏浙政务数据、民生数据共建共享。围绕“利民”引入优质资源,积极接洽引入沪苏浙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推动联合办医办学,扩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围绕“惠民”加强生态建设,加大大气、水、固废污染联防联治力度,突出抓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长江淮河生态廊道、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与苏浙跨界河流生态补偿全覆盖,谋划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围绕“安民”创新社会治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布局建设“城市大脑”中枢系统,以“智慧+”来改造重构社会各领域治理的模式、流程和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