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田间地头忙 处处好“丰”景
■记者 徐晨 特约记者 陈莉
初冬时节,在宣州区孙埠镇建国村,种粮大户张玉和趁着天气晴好,正在晒稻谷,“今年第一年尝试种植了400亩糯稻,预期产量在600公斤以上,价格在一块七左右,一亩田能增收三四百块钱,400亩预计比去年增收13万块钱。”看着金色的稻谷铺满晒场,张玉和喜上眉梢。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丰收了,全年粮食丰收就成了。据悉,今年宣州区全面完成131.6万亩粮食播种任务,其中优质专用粮食达80万亩。与此同时,冬小麦已播91.9%,冬油菜已播94.4%。
农机“加速跑”机械种田效率高
联合收割机驶过,一次性完成了切割、输送、脱粒、清选和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项作业,在丰收的同时确保秸秆100%还田,既环保又肥田。
“没有了水稻秸秆的烦恼,还提高了水田肥力,真是一举两得。”洪林镇洪林村种粮大户况小五说,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种到收,农机全程接力,种田更省力了。
高效秋收的背后,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宣州区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农业机械化道路,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目前,该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2.3%。
地块平整方正,机械化作业才能更方便。今年以来,宣州区围绕中央财政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和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粮食生产等项目,在14个粮食主产乡镇(街道)建立了53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发展了一批5000亩规模以上优质专用水稻示范片和整建制水稻示范乡镇,示范区采用单一优质专用品种,统一生产技术,开展订单化生产,显著带动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发展,真正实现了“粮”田变“良”田。
“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能排能灌,大型收割机敞开跑,颗粒归仓,我们农民迎来了大丰收。”杨柳镇高桥村种粮大户童海庭说道。
农技“精指导”粮食生产水平高
“防病虫、抗干旱、保灌溉,今年种田下了大力气。但得益于科学管理与科技指导,今年水稻亩产在1000斤左右,基本与往年持平。”沈村镇双塘村种植大户陈代义说,农技员上门一对一帮扶,遇到难题,有人教、学得会、学得快。
良田配良法,科技保丰收。今年来,宣州区结合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动员区、乡、村三级农技干部深入粮食生产一线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农户抓好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加强水稻苗情监测,围绕“耕、种、管、收、烘”等粮食生产全过程,大力培育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了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同时,从加强耕地保护、加强良种繁育、加强农资供应、加强技术服务、加强政策扶持五方面支持粮食生产。截至日前,共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三批次)3200万元、稻谷补贴资金3539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065万元。
农业“向绿行”生产方式再升级
“绿肥种植、种肥同播、一喷多防,好技术为种田托了底。”杨柳镇新龙村57岁的种粮大户何爱华笑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今年以来,宣州区以节本、提质、绿色、增效为目标,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改变施肥习惯为措施,有效推行节肥技术。该区持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稻-绿肥”轮作等减肥增效技术,推广应用缓释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科学实施秸秆还田技术,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建立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带动周边农户实施减肥增效技术。
据了解,2022年宣州区有机肥应用面积11万亩,绿肥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水稻侧深施肥面积4万亩,无人机施肥9万亩,滴喷灌水肥一体化8200亩。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绿色与科技互助,稳产与增收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