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父亲是老兵,也是一名守墓人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01-16 09:54

深冬,在广德市新杭镇杨家店烈士陵园,一场初雪后,落叶洒落在烈士纪念碑广场地面,今年58岁的黄丽萍手拿扫帚仔细清扫着落叶。这是第47个年头,黄家人始终如一日赤诚守护着这座烈士陵园。

故事要从黄丽萍的父亲黄邦政说起。黄邦政是一名复员老兵,1928年11月出生,先后参加过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无偿让出自家土地建设烈士陵园,并义务守护烈士陵园四十余载,用无私的奉献诠释革命精神,先后获评“广德好人”“安徽好人”。 随着老人年事已高,女儿黄丽萍接过父亲手中的扫帚,开始接父亲的班。黄丽萍表示:“我会像父亲一样一直守护着这座烈士陵园,继续干父亲未干完的事情。”

下面黄丽萍为我们讲述父亲守护烈士陵园的故事,由广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朱文健整理。

(2019年黄邦政被评为“安徽好人”时黄家人和当地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在纪念碑前合影)

我的父亲名叫黄邦政,今年96岁。1947年,父亲19岁时被国民党军抓去做“壮丁”离开了老家广德。一年后,他成功出逃,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时光荏苒,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能够印证那段经历的,似乎只有父亲珍藏已久那本泛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军人证明书”。

1963年,在二哥黄卫平出生三个月后,父亲离开了所在的部队,回到了广德老家。但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因为一处烈士陵园,他一直与那段岁月有着紧密联系。

1977年,由于原杨邯岭烈士墓地势较低,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容易被水淹。鉴于这一情况,当时的广德彭村公社作了个决定:将烈士墓迁移。

也许是难以忘却的军旅生涯,听到消息后,父亲主动找到公社领导,提出让出自己土地,将烈士墓迁移至自家屋边。公社经过商议,答应了他的请求。自那时起,40多年间,我们一家就开始义务地守护着这一座烈士陵园。

2013年,当地政府重修烈士陵园,并迁移了原来埋葬在其他地方的烈士遗骸到这里安葬。这里,也很快成为了广德市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让父亲忙碌了起来,摆放花圈、整理鲜花等等。

2019年,广德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政府很快知道我父亲义务守墓的事情,在这几年里几乎每年都会来家里看望他一两次,很快父亲的事迹也得到了宣传。父亲常说,自己和烈士的年龄都差不多大,他参军回乡后能娶妻生子,有自己温暖的家,而牺牲的烈士大多生前没有后人,死后遗骸都没有回家,为这些老战友守好墓,是他应该做的事。

听父亲说,烈士陵园葬有47位郎广围歼战牺牲烈士,只有23位烈士记载着姓名和大致战斗经过,却没有烈士籍贯、生平、部队番号和牺牲详情。虽然这些烈士和父亲参军并不是一个部队,但是他们能让父亲经常想起曾经的战友。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个渡江连的通讯老兵一路追寻来到广德,寻找郎广围歼战中牺牲的连长。这位老兵前后来了两次,终于在烈士陵园里找到了连长的名字,了却了多年心愿。这件事也一直激励着父亲将这座烈士陵园守下去,他坚信会有一天,烈士的亲人会来接他们回家……

儿子小的时候每次到父亲家里,父亲或多或少会跟他讲一些陵园安葬烈士的战斗故事,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我的儿子也成为了红色故事迷。我们时常会一起端起盆、拿着毛巾和扫帚为烈士陵园来一次大扫除,或是在清明、冬至时为他们祭一根香烟、撒一些白酒,通过这些方式来告慰烈士英灵。2019年,母亲因照顾父亲而受伤住院,父亲担心母亲,身体状况逐渐下降,行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有时父亲会用手指着屋外不远的烈士陵园,我知道他在告诉我,要看好这座烈士陵园,守好这里的烈士。

岁月无声,从青丝到白发再到青丝,有我在,这些烈士就不会孤单,我会像您一样一直守护着这座烈士陵园,继续干您未干完的事情,走您未走完的路……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