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市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

健机制  增效应 搭平台 强激励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7-04 09:21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服务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抓好重要人才政策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大人才载体设计、重点人才队伍培养和人才专项资金使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优化人才环境,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强化宏观统筹 健全工作机制

突出抓好人才规划贯彻实施。年初制定工作要点,将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具体措施、工作进度和承办事项等,进一步推动了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加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将市政府人才工作规划规定的任务分解到25个部门,每两年组织一次对县市区、市直部门和市属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考核。每年对各县市区实行9项定性、16项定量与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百分制考核。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并视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为加强人才资金管理,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规范使用、发挥作用。

加强培养开发 增强集聚效应

在加大在职党员干部培养的同时,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开发,积极实施“百人”引才计划。对科技人员、回国创业人员携带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来宣创办企业的,给予企业注册资金10%,最高100万元的资助;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并给予20万-5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企业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3万-6万元不同标准的安家补贴和薪酬补贴;对选拔到企业工作的紧缺高校毕业生给予津贴,并优先享受政府公租房的租赁权等优惠政策。计划从2012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面向全国引进100名左右紧缺专业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到我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服务,对引进的博士生与正高职称人员、硕士生与副高职称人员分别给予20万元和6万元安家补贴,同时在人员编制、培养使用、薪酬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都明确具体优惠政策。 

目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今年共引进硕士研究生及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5名。

搭建培育平台 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特色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教师和医生人才队伍建设,会同市教体局,依托宣城中学设立“名师工作室”,为创建皖南名校奠定师资基础;会同市卫生局,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心血管和骨科两个临床重点学科及核心团队,打造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品牌。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着力打造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发展战略,组织开展特色人才评选。全市共有1160余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有力促进了我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实施高层次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大力支持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等五大传统产业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2个具有明显产业竞争优势的企业创新团队和9名优秀人才进行了奖励。同时,积极支持帮助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团队、博士后工作站和研发机构。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17家高新企业研发机构。启动大师工作室评选,对宣州博瑞特、郎溪古南丰等5个首批大师工作室进行授牌。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活动。主动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开辟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长期联系合作渠道,通过技术帮扶、定期走访、举办科技洽谈活动等方式,推动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升级及高科技产业发展。

强化激励服务 营造良好氛围

为解决引进人才临时住房问题,市本级从2013年起每年从政府保障房中安排30套作为人才公寓,首批30套公寓内部装潢完毕,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0万元,配齐家俱、电器等日常生活设施,让引进人才“拎包入住”。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级拔尖人才评选。通过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资助家庭生活困难的优秀学子,建立人才成长跟踪培养档案。开展“市十佳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和“安徽省青年科技奖”等评比活动。推行人才“一站式”服务,指导县市区在杭州、上海等人才聚集地挂牌成立人才工作站,为人才引进、就业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市县平台共享。加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设,将全市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纳入人才库进行统一管理。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