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聚焦群众期盼 不断释放“红利”

——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纪略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8-15 09:03

2014年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不断深化改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市累计确定了275项改革任务,其中已完成168项,89项已出台文件或正在推进,17项等待上级部署或出台文件,1项因上级文件停止。2015年我市深化改革在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列全省第5位。

(资料图)

重点改革试点稳妥推进

泾县中医院从解决医院冗员、优化年龄结构入手,突破“身份限制”瓶颈,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逐步拓展至全员聘用制,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消除了编内外人员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收入待遇方面的差别,首创了竞争性的人事薪酬制度,同时推进养老保险社会化,确定了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灵活用人机制。其做法得到了国家、省卫计委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入选国家卫计委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功案例,并向全国推广。这是我市深化医改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泾县中医院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目前6个县市区已出台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

我市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

试点新型城镇化,成立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宣城市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优化行政区划、综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任务,明确开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等四项主要任务。

试点农房抵押贷款,制定《宣城市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在完成农民住房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探索农房抵押融资“宣州路径”,推动各银行业机构参与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推出差异化金融产品,上半年,累计投放农房抵押贷款217笔,金额3827万元。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16年6月份,省委副书记李国英专题听取了我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汇报并给予肯定。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把“三变”改革试点作为当前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启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盘活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增强农村发展新活力,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等相关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根据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三变”改革方案,郎溪、旌德列入省试点县,并确定了4个试点村,具体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委农工办待批。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市级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由2014年底的141项减少到98项,精简30.5%,各县市区平均保留行政审批95项,较2014年精简30%以上。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提前完成市级19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和县市区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

全面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市级政府保留权力减至1363项,精简42.8%。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清单编制工作,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份全面启动公共服务清单编制工作,明确了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公共服务清单编制工作的时间要求和工作任务。

在全省率先实行“三证合一”,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共为1.37万户企业办理 “三证合一、一照三号”营业执照。通过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和推进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等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深化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建成“双告知”信息管理平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和“双随机”抽查制度基本建立,建设“红黑榜”发布网络共享平台,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扎实推进

我市以交通建设会战为抓手,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滞后的面貌得到根本性扭转。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22公里,年内还将新增39公里,市本级实现了高速环城;商合杭高铁宣城段、皖赣铁路芜宣段扩能改造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芜宣机场拟于今年12月开工建设。

设立了市政府口岸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市商务局(口岸办)、国税局、外汇管理局、宣城海关、宣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五方工作会商机制。与芜湖港签订三方合作备忘录,宣城无水港通过采取以芜湖港为主体,在宣城海关监管场所挂牌运营的运营模式,于今年5月4日正式启动运营。对我市外贸企业“宣城报关、芜湖港出运”的集装箱,由市财政给予奖励补贴,并要求受益财政按同等额度予以配套,根据三方备忘录约定,芜湖港也给予奖励补贴和高速公路通行费补贴。

积极谋划和推进安徽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 型)、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建设,安徽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 型)项目于去年底获省政府批准,现正在履行报批程序;公用型保税仓库由中鼎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目前土地招拍挂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编制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同步进行中,年内有望获批投建。今年3月首次在宁国实施关检合作“一次申报”后的“一次查验”和“一次放行”,实现市域关检合作“三个一”全覆盖。上半年,我市企业本地申报报关单302票,同比增长9.1倍,进出口货值4653万美元,增长35.1倍。

金融改革不断创新

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深入落实"4321"风险分担机制,截至6月末共开展"4321"业务538笔,金额20.34亿元,居全省第6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67.8%,在保余额34.39亿元,居全省第7位,占全部融资担保业务比重52.4%。

大力推进银税互动,及时公布全市2016年度纳税B级以上企业名单,上半年共发放“税融通”贷款153户、金额4.52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50.3%,其中有担保的“税融通”贷款100户、金额2.96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在保余额3.41亿元,居全省第2位。在全省首创“出口退税贷”,制定出台了实施办法和符合企业名单,共有7户企业获得出口退税贷款1540万元。

继续推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上半年共完成业务243笔,金额65.93亿元,业务发展规模居全省前列。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支持徽商银行在宁国市开展普惠金融试点,探索社区金融服务模式,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共设立小微支行4家、普惠支行3家、社区支行1家。

加快推动金融服务精准化,从全市金融机构推荐选取150名金融顾问配对帮扶300户重点工业企业,采用“一对一”精准帮扶形式,促进金融资源与企业融资需求有效对接。(记者 袁万兵)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