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规划引领下的“宣城印象”
来源:中国宣城网 作者: 发表时间:01-20 15:29

锦城路是宣城市区的繁华地段,这里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可谓寸土寸金。就是这黄金地段,按照规划要求,在不久的将来,将建设成为集“景德寺塔-谢朓楼”等历史文化遗存、休闲广场为一体的谢朓历史文化公园。这项由市委书记姚玉舟亲自督办的提案,是我市城市规划中,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宣城城市特色的“点睛”之笔。

近年来,市城乡规划局围绕城市特色塑造,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打造“山水”、“人文”、“城市”有机融合的特色“宣城印象”,从城市独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三个“基因”入手,在强调保护城市生态基底的基础上,摸清城市肌理,理顺历史文脉,突出城市整体风貌的营造,为城市注入“显山、露水、记得住乡愁”的灵动,科学谋划“宣城特色”的城市生长坐标。

敬亭山

立足:显山露水

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明确特色,规划是起跑线。如何避开“千城一面”的窘局,科学规划、严格保护青山秀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市城乡规划局从提升城市形象的大格局出发,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规划提出构建“十里诗山绿入城、半月宛水六弦形”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着重描绘了一幅“城市空间总体特色框架”的隽秀画卷。

建设城市中央公园——一条未来城市中心轴“绿意盎然”。黄泥巴坎、朗村水库、梅溪路立交桥等等,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地方,竟将华丽转身,成为中心轴上中央公园的一部分。

北起敬亭山、南达梅溪公园及宛陵湖公园之间,自南向北总长近3公里,东西走向宽约半公里,其规划用地总面积1000多亩。这条中心轴是城市交通必经枢纽,还串联起夏渡森林公园、宛陵湖公园、宛溪河景观带、梅溪公园、敬亭山景区,将她们衔接成一个整体,塑造出园林城市的园中园,真正是山环水绕林拥城。

严格保护山水基底——“特别是对敬亭山核心区和夏渡森林公园,以市人大议案的形式形成保护决定,这两个园区内不得再搞任何形式的商业开发,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市城乡规划局局长许浙安道出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为城市“留白”,让其“呼吸”,才能盼其“生长”。

规划确定了“一城四片区”的城市组团式空间格局,在主城区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形成绿环相绕、绿契相间的山水园林结构形态,延续了大山水格局,保护重要绿化廊道,引导城市外围良好生态入城。

层峦叠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人着力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注重加强一山(敬亭山)、两湖(宛陵湖、南漪湖)、两江(水阳江、青弋江)、六河 (宛溪河、道叉河、解放河、泥河、梅溪河、清溪河)等环山滨水的规划审视,让“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里”的诗意更润物细无声。让山水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共呼吸的和谐空间。

谢眺楼

发力:文化铸魂

历史,是城市文明不可抹灭的独特印记。在“宣城印象”的“画布”中,我市规划人对城市肌理与文化资源进行重塑, 以“诗山宛水”为主线,谋划谢朓楼等历史文化资源保存较为丰富的地区整体改造,着力构建“敬亭山广教寺双塔-小九华-景德寺塔-谢朓楼-鳌峰龙首塔-宛陵湖-夏渡森林公园”的宛溪河历史文化景观长廊,精准发力,描绘精品。

在市域范围内,结合我市文化旅游提升八大工程,市城乡规划局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重点,统筹推进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并以此为指导,要求各地于2016年6月前全面完成我市范围内16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编制。

在中心城区,完成城市“紫线”规划,结合城市现状与未来发展,划定鳌城形态保护范围,加快宛溪河-道叉河-陵西路-梅溪公园-梅溪河的老护城河绿环建设,更好地保护古鳌城城市格局。开展了文物、历史建筑普查,划定保护范围。针对城市规划区14处国家、省、市(县)文保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重点加强原宣城师范图书馆及行政楼、原宣城中学老教学楼、状元路天主教堂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升级。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展“景德寺塔-谢朓楼”景观轴线整治工程,并结合市中心医院搬迁,实施整体改造,规划总用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分为景德寺塔片区、谢朓楼片区、核心区和周边风貌协调区四大片区。根据规划布局,采用原味传统建筑风格,运用传统建筑符号,彰显地域建筑特色。

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依托国家级文保单位广教寺双塔,结合敬亭山旅游度假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打造广教寺-纺织厂传统文化园。开展孙埠老街保护相关工作。实施梅溪公园、韩愈文化园等主题公园建设,让历史文化融入公园,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历史遗存,弘扬“中华诗词之市”的文化特色。

宛陵湖公园

传承:留住乡愁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是人的家园。规划既要合理,又要前瞻 ,就要以人为核心,让生活在此的人们有归属感,让人记得住乡愁。

在当前我市规划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城乡规划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上,围绕城市整体风貌特色营造,着重加强了“文房四宝之城”城市特色风貌研究,以“一山(敬亭山)、一湖(宛陵湖)、一园(文房四宝主题雕塑园)、两区(文房四宝创意产业园区、鳌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多节点(两站广场高速出口等节点)”区域为重点,实施城市门户节点提升、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家具提升等工程,着力打造赋具“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特色的“宣城印象”。

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市城乡规划局还以《城市建筑风格控制规划》为依据,突出建筑风貌管控,突出了“山”、“水”、 “城”之间的协调,突出了“人”、“建筑”之间的协调,规划形成清新淡雅的建筑风格、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致力打造城市空间尺度宽松、环境优美、风貌淡雅的宜居城市。

与此同时,市城乡规划局着力建设“阳光规划”工程,坚持开门做规划,征集市民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规划的知晓率与透明度;开展各类规划协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让规划更科学更合理;坚持以办理、落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为抓手,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仅办理的人大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就有24件,办结率百分之百,满意率百分之百。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提案”办理中,我市规划人多次现场踏勘,充分调研论证,让规划即科学权威,又接地气,努力做到“科学规划、不留遗憾、少留遗憾”。

如今,不论漫步在敬亭之巅,还是宛陵之畔,山水人文相辉映的诗山宛水之韵正扑面而来。这座城正向着“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目标全力奋进!(记者 刁杨)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