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自古诗人地”——名人与宣城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27 20:58

  【唐朝杰出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二十八岁时,在他的大哥幼文和叔父季康(宣州溧水县令)引介下来到宣城,拜见了时任宣歙观察使崔衍。崔衍很赏识他的才华,对他很器重,于是白居易便寓居于宣城。当年秋季,崔衍荐举白居易参加了宣城州试,被选为应贡进士。宣城是白居易一生的重要转折地,所以他步入仕途以后,常常怀念宣城。直到他六十九岁任太子少傅时,还写有《寄赠郡斋》,诗曰:“……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由此可见,白居易对宣城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

      白居易寓居宣城时,常游敬亭山、南漪湖,一则观赏湖光山色,再则追踪谢、李遗迹。他还深入民间,视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写有《南湖春早》、《南湖晚秋》等诗篇,尤其以宣城贡品为题材而写的《红线毯》和《紫毫笔》两首诗,不仅响遍当时的诗坛,而且一直传颂至今。

      在《红线毯》一诗中,作者借物抒情,大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他大声疾呼“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充分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古文学家——杜牧】

      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古文学家。他的诗情致豪迈,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杜牧一生中曾两次来宣城作幕僚,时达六年之久。他在宣城写了几十篇诗文,大都是吟咏宣城山水名胜以及抒发自己的情怀之作,传颂至今。

      唐大和四年(830年)九月,杜牧随宣歙观察使沈传师来宣城,因为他关心国事,且喜兵法,到宣城后即作《题宣城》一诗,诗曰:“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对宣城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作了精辟分析,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杜牧在宣城公务之余,常陪同府主或邀同僚好友漫游山川,观赏风光,瞻仰古贤人的踪迹,并有吟赋,如《题宣城开元寺》,诗曰:“南朝谢月兆城,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茂烟坞。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青苔照采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晕粉堵。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诗人笔下的开元寺令人向往,无不以一睹为快。杜牧在宣城写过不少词采清丽、生动自然的抒情短诗,如《溪柳有感》,“宛溪垂柳最长枝,虽被春风尽日吹。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唐开成二年(837年),杜牧二度来宣城当幕僚,曾陪同观察使崔郑登临北楼,作有《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开元寺》、《宣城送裴坦判官》和传颂至今的《江南春》等诗篇也是这时写的,诗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直到晚年,杜牧对他在宣城这段生活依然怀念不已,常书以诗文。他在宣城所写的诗文,为《樊川文集》的重要内容,是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