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毛传平: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民本情怀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02 13:01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历经27年的艰辛和磨难,将小作坊发展成了大公司。在办好企业的同时,他不忘乡亲父老,毅然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他就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徽五星养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毛传平。

坚持创业站稳脚跟

毛传平生长在宁国港口镇山门村,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仍然是一个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三不通农村”。偶然一次机会,毛传平在包盐的报纸上,看到黄山市休宁县一位农民通过养鸡致富的故事,萌发了他创业的念头。

1986年,毛传平开始创业。他在县城的书店买了几本养鸡手册,开始自学养鸡。养鸡需要较为良好的养殖条件,他只能将新房腾出来当“小鸡孵坊”,自己和妻儿在房外搭建了一个棚子住。为了创业,他托亲戚在山门信用联社贷了200元钱,从村里四邻收了一些鸡蛋,“用煤油灯孵小鸡”开始了的家庭作坊式养鸡。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宁国市场已经不能满足毛传平养殖的需求了。从1999开始,他开始用机动三轮车行将一车车鸡送往外地销售。“那时的道路非常曲折,曾经一周出了五次交通事故。有次三轮车翻车,滚烫的开水浇到同行的同事身上,造成了大面积烫伤,整整治疗了六个月。”毛传平回忆道,这一段经历让他记忆深刻。

历经磨难坚守信念

相对于人为的力量,自然灾害打击更大。1996年,宁国市遭遇了“6·30”特大洪水的侵袭,这场洪水把整个宁国市洗劫一空,毛传平的厂房也没有幸免,连瓦片都被洪水卷走,十年的创业在这场洪水中毁于一旦。当时省领导到宁国调研时,询问毛传平有何打算,毛传平坚定的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一定可以再次站起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宁国又遭遇到百年不遇的龙卷风,刮倒了毛传平刚刚建好的鸡场。当时,他虽无助,但还是积极组织员工进行抢救,通过员工们日夜奋斗了半个多月,又重新把鸡棚建了起来。

到了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那次的打击比去年的H7N9流感更为严重,人和货全部停在家中不能出门。”此时,毛传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然而当时各级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又给在绝望边缘的毛传平带来了一丝希望,毛传平再次重振旗鼓。

就当毛传平以为灾难过去,2004年全国爆发了禽流感,影响延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毛传平的公司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毛传平说:“在这期间,各级政府和我们共同努力,使得公司渡过难关。”

回馈社会不忘思源

毛传平现在富裕了,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农民。针对农民致富艰难的情况,他摸索出了一条“公司+农户”模式,为有养殖意愿的农民提供从建设鸡舍到成鸡出售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通过这些帮扶措施使得宁国当地的农民家庭养鸡发展迅速。

“我们一直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毛传平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2013年三月底我国突发H7N9疫情以后,毛传平不仅按照养殖合同收购了所有“公司+农户”的成鸡,而且在流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了宁国市暂未与公司合作的农户成鸡。如今,宁国各乡镇凡是与毛传平合作过几年的养鸡户大都成了当地的“冒尖户”,家家盖起了别墅楼,甚至还有一部分农户购买了小轿车。

在积极投身事业的同时,毛传平还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农民参入、村企共建、产业推动”的新模式。他把水泥路修到了山门方村每家农户的门口,让每家都能用上自来水,从那时开始,村里的物业管理费都是由毛传平支付。毛传平说:“农民最大的需求是两项,一是生活环境的改善,二是增加收入。”他围绕这两个中心点,努力让山门人过上城市化的生活,竭力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