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六城同创:美丽征程再出发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记者 段北生 发表时间:01-11 08:38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六城同创”犹如嘹亮的号角,回荡在皖东南上空;犹如壮观的合唱,洋溢干事创业的旋律;犹如辛勤的耕耘,一路收获幸福的果实。

走出“十二五”,我们迎来一个接一个“国”字号金招牌: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之后,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即将授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进入迎检,全国双拥模范城通过考评,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全省首个中华诗词之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这张丰盈的大单,昭示着城市的美丽蜕变,见证了宣城的奋进足迹。

六城同创:创的是光灿灿的形象

2015年深秋,我市承办了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会议: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700多位领导、专家,来到这个大都素昧平生的江南城市,“市区街道干净整洁,植被种类繁多,整体环境相当宜人!”、“宣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城苍翠,随处都有公园。”虽然只有两天的行程,他们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14年春节前,在浙江安吉打工的安庆人刘师傅回家过年,因票源紧张,中途在宣城汽车站转车,在宣城逗留了一个小时,夫妇俩在车站周边转了一圈,“想不到宣城真漂亮,绿化好,又干净!”后来他们遇到宣城的亲戚时赞不绝口。

在上海工作的廖荣军前年底回家时,驱车从高速宣城东下,向市区方向行驶后,特意沿着水阳江大道、薰化路等路段转了一圈,感受家乡的新气象。“变化太大了,宣城越来越像个大花园了!”一路看过来,廖荣军频频赞叹。

……

一个个口碑,一声声赞美,一次次惊喜,今天的宣城正以“干净”、“漂亮”、“文明”之名声誉鹊起。

这一切源于宏大的“创城”工程。

2013年春寒料峭的晚上,市委二楼会议室,一个特别的市委常委会议在举行,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到底要不要创、能不能创?三个多小时的会上,每位常委充分发言,会议最后形成决策: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志在必得的干劲,全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宣城“创城”,不是空穴来风。历经“十一五”以来持续的大建设大发展,我们的城市拉开了框架、增补了功能、提升了品位。但与更高标杆相比,我们依然处在追赶的位置。从发展形势考量,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前行的路上,自我加压、抬升目标:通过“跳起来摘桃子”的创建活动,打造宣城的新形象,推动宣城的新发展。

创建,是应势而动之策,是顺势而为之举。

事实上,在做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之际,我市已经启动了“三城同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文明城市,在这个春天又出发了。而且这是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一个个新目标的加入,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旋律,汇成了“六城同创”的大合唱。

回望走过的历程,一幕幕场景历历如绘:

市领导下到一线,直接联系社区,他们忙碌的身影闪现在街头、在小区、在路上;机关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来到“联点共建”的社区,在清扫卫生死角、在拆除违章建筑、在向市民宣传;在小区广场,一场场“携手共建文明城”文艺演出,吸引着纳凉的人们观看,文明的力量在仲夏夜传递;在社区“道德讲堂”内,是一张张认真倾听的面孔,有摆摊的经营户、有家庭妇女、有中小学生……

全城行动起来!从生活小区到大街小巷,从集贸市场到城区河道,从交通秩序到市民素质,多项整治工程齐头并进,荡涤着陈规陋习,清扫着污垢垃圾,涉及城市每一个领域,覆盖城市每一个角落。

龙首路是宛溪河边的一条僻静背街,过去沿路杂物乱堆,烧水的小炉子烟雾缭绕,人们无奈戏称“蓬莱仙境”,这里还是居民的“菜园地”、“晒衣场”,菜地浇上粪便后臭味难闻,人们掩鼻而走……在创建的洗礼中,龙首路换了模样,一路洁净清新、安宁和谐,与鳌峰公园相映衬,杂物没有了,烟雾消失了,菜园子也换成了一路伴随的绿化带。

龙首路的变迁,是数不清的大街小巷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是处处可见的变化:九洲庄园小区气味刺鼻、破墙乱瓦的垃圾堆,变成了三角花园;梅佳花园小区抬头就见的“蜘蛛网”一样的空中线路,改为电缆入地,空中洁净了;在城中老巷子十八达巷,曾经拥挤着棚子、柴堆和菜地,换成了干净的青石台阶,平整的水泥路面,漂亮的文化墙;状元路上的晏公桥商住楼,原来外立面像破布一样难看,空调外挂机杂乱无章,现在入眼是雪白的外墙、灰色的百叶,显得十分雅致。

这是除旧布新的大变:在街头,告别了车辆随意掉头、乱停乱放的“乱象”,车辆一律秩序井然、入位停放;在河中,清除了多年的垃圾淤泥,铺设了截污管道,迎来了河水清清;在小区,设立了业委会、楼栋长,无人过问的物业步上正轨。

这更是换了模样的蜕变:正如外来客人所赞美,宣城呈现“山环水绕林拥城”的风貌,形成了一幅“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正如生活于斯的市民所自豪,我们的城市处处绿意、处处洁净,是真正的山水园林城市,宜居指数高。令我们欣喜的是,“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城市品牌引来了海内外注视的目光,宣城形象片《美在宣城》在美国亚特兰大短片节上获得“2015聚光灯短片大奖”,在美国米尔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城市榜单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和地市治理能力测评排名中,我市均居安徽第2位。

“六城同创”:创的是沉甸甸的福祉

无论在会议上还是在调研中,市委书记姚玉舟总是一次次如是说:“创建不是为了拿牌子,目的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百姓亲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城东社区的花屋新村,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下水道从来没有疏通过,经常堵塞,粪水漫出路面,居民苦不堪言。在创建整治中,下水道第一次得到彻底疏通,居民多年的烦恼没有了。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对老旧小区统一清理化粪池、疏通下水道,是长长整治单中的一项。

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实施,始终是“六城同创”的主基调。

在姚玉舟书记面带微笑捧回“全国森林城市”奖牌的背后,是我市蔓延在从城市到乡村、从道路到河流的无边翠色,在年复一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再加3个百分点,主城区绿化覆盖率升至41.28%,宣城人民乐享“绿色福利”。

在国家园林城市通过验收的背后,是市民“出门就是公园”的幸福,数年时间里,在城市东西南北新增了一个个公园:明镜湖公园、植物园、九曲公园、清溪河公园……见缝插绿的街头游园更是不可计数,全城园林式单位、小区比例达60%以上,意味着城市品位的整体提升。

在首个省级生态市的背后,是我市生态环境的“加减法”,一方面完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一方面又关停污染企业200余家,新建一批工业污水治理、电力脱硫脱硝、水泥脱硝等项目,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更主要的是,我市坚定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市是全省3个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水阳江、青弋江和青龙湾水库等主要河流、湖泊保持在地表水III类以上标准,4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这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带来的福音。

细心的市民发现,这两年夏天蚊蝇起舞的情景突然消失了,1万多个捕蝇笼遍布城区,带来了不一样的夏日,这是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一个小小注脚。

“创城”创出了崭新的城市,也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看到这么多我们宣城本地的民俗文化表演,实在是太过瘾了!”在敬亭山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现场,年近八旬的岳清忍不住连连称赞。自2014年起,每年春天我市在敬亭山下举办“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月活动,给市民派送文化大餐。

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办七届,要数去年秋天在宛陵湖畔举办的这一届,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欢乐最多,首次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7个市联袂参加,从白天到夜晚,市民像赶集一样,度过了赏玩、购物的大节。这“归功”于湖畔刚刚建成的一批高品位的场馆设施。

随着“钻石”体育馆等一批体育场馆的投入使用,宣城首届综合性竞技体育运动会也于去年秋天成功举办,首届运动会项目全、规模大,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身手,市民成群结队地到各个场馆看新鲜,欢度了一个运动健身大party。

“六城同创”:创的是齐整整的提升

“创建文明城市,根本在于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要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在参与中共享成果,在参与中共同提升。”这是市领导在指导创建活动时一再强调的话语。

鳌峰街道办事处宝城社区居民崔思平,得知社区在创建中要拆除一批临时建筑,他找到社区干部第一个先拆,在他的带头下,这些临时建筑很快被拆除,周边环境顺利得到治理。“我觉得家庭是城市的成员,只要我们这些成员从自己做起,我们的城市自然会文明起来。”他说。

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是“六城同创”活动不变的总抓手。

在共建美好家园的创建中,许许多多普通群众从观望到支持、到参与,走在了文明的前列。活跃在街头、小区的“红袖章”、“小红帽”、“红马甲”,成为应运而生的风景。在政法大院小区,70多岁的卜玉珍大妈和五六位老组妹,自发组成志愿清洁员,“政府搞创建,给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岁数大了,为大伙儿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她们几个人的行动影响了整个小区人,大家逐渐形成了文明守礼的好习惯,这个有名的脏小区在“我爱我家”中完全换了新颜。

朱睿是市住建委的一名普通干部,小姑娘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志愿者,很多志愿活动常常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不仅乐在其中,还在志愿活动中偷师学艺,在组织能力、工作技巧上有不少意外收获,也更理解了“志愿者”这个角色的含义。如今,像朱睿这样的志愿者,在城区已经达到了3万余名。从清扫垃圾、沿街巡查,到大会服务、访贫问苦等各个场合,到处都能看到他(她)们美丽的身影。

这样的提升随处可见:在红灯停、绿灯行的整齐步伐中可以看到,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的身影中可以看到,在车辆一律入位停车的自觉行动中可以看到。

“六城同创”成为我市干部干事创业的大平台。市委书记姚玉舟在文明创建火热推进的时候,提出了有名的“三问”,其中第一就是问:在文明创建中干了哪些事?这个要求,转化成了广大干部的现实行动。

创建活动,成为干部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一线工作法”的主战场。塔影社区是市人大“联点共建”单位,人大小分队协助办事处做了许多事,他们拆除违建、铲除菜园,上门进行宣传,更换新式雨篷,兴建文化墙,还邀请专家到社区举办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各类讲座,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一个美观清洁文明的社区。赵玉莲是宝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创建最火热之际,也是她上高三的儿子高考前最紧张的时候,她每天夜深才回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懂事的儿子也十分理解:妈妈忙的是大事。

去年底,我市在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的同时,“两级连跳”再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提名,这次“破例”,是对我市创建水平的褒奖,但正如验收组所说:其实,与其说是宣城创建水平高,不如说是宣城干部在创建中表现出的激情和努力令人感动。

去年4月,总政宣传部宣传局、南京军区政治部和安徽省军区政治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二十余家中央和省直新闻媒体组成联合采访团来宣,就我市军地携手救助特困战士家庭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先进事迹进行集中采访。这是我市“六城同创”的一个高光时刻,也是当代宣城干部群众优秀品德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与“六城同创”带来的城市变化相映衬,是我市干部精神面貌的变化。事实证明,“六城同创”已经成为我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生动实践。姚玉舟书记一语中的:创建不仅带来城市面貌有形的、直接的变化,更带来许多无形的、间接的成效。创建凝聚了人心、聚集了合力,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热爱宣城、关心宣城发展大局,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必将转化为宣城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城同创”,我们依然在路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前面耀眼的路标。新的征程上,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多的凯歌,更大的福祉,更美的风景。(记者 段北生)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