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苦尽甘来” 片片茶叶解贫困之“苦”
来源:泾县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05-18 15:13

“烟雨轻拂绿罗帐,茶香缕缕传四方。”走进昌桥乡汪店村,一望无际的茶园映入眼帘。“未见其貌,先闻其香”,缕缕茶香仿佛在提醒来往路人这就是汪店。

茶园位于南山头村名石处,进村道路从中穿越而过,将茶园分为两块,占地面积170余亩,为机割有机茶。别看这一片片小茶叶,它可帮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大忙。村民们在经受开垦种植、谈判承包之“苦”后,正享受着用工创收、喜获丰收之“甜”。

开垦种植劳作之“苦”

在上个世纪70年代,要求村村都要创办自己的产业。在大队干部的带领下,汪店老百姓汇聚集体智慧,在南山头这片荒地上进行开垦,顶着烈日挥舞锄头,挥洒汗水播撒茶籽,大干了半个多月,终于长出了这片茶园。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片茶园给汪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惠及汪店的子孙后代。

承包磋商劳心之“苦”

茶园一开始为手工采摘,年产10000斤左右,茶叶质量不是很高,卖不出好价钱,人均收入仅有两、三百元。为提高茶叶品质,增加产量,汪店村两委干部多方打听,四处奔波,发现如今机割茶产量最高,并且要对茶园进行有机化改造,施茶叶专用有机肥,喷无公害农药。但村里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于是在多方联系后,宣城杨柳茶厂的魏总对此非常感兴趣。2007年10月,汪店村召开两委会在与魏总多次磋商后,签订了茶园承包经营合同,特别约定必须使用有机肥和无公害农药对茶园进行品质优化改造,着重约定应尽可能的使用本村贫困户作为劳动力。

茶园改造增收之“甜”

茶园改造并非一朝一夕,自从2014年第六批选派干部张继超来村任第一书记后,带领村“两委”班子到处筹措资金,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完善基础设施,如生产道路的建设茶叶山塘清淤扩容等,全面提升了茶园的整体环境。魏总也将茶园施肥、打药、收割等需要用工的事项交由贫困村民赵新才来负责,根据劳动强度的不同,每次都尽量安排村里的贫困户5-7人做工,正如贫困户张瑞军所说的“现在政策好,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做小工了。”

茶叶丰收脱贫之“甜”

经过品质优化改造,现在茶园一年可收割四次,年产茶叶约 30万斤,以卖“活草”每斤2元计算,实现销售额达60万元。魏总说:“这些机割有机茶多用于生产茶饮料、茶饼、茶包等,利润还是不错的”。茶园对外承包,实现了村集体收入“零”突破,每年为集体创收租金38000元,也让部分贫困户们脱了贫,一年做工收入7000多元,拿到钱的贫困户王树平笑着说:“有了这笔钱,我每年都不愁过年了”。

借助茶园对外承包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下一步,村里将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让贫困户入社,带薪学习有机茶叶的制作,提升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再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茶叶,争取早日解决贫困之“苦”。(通讯员 张继超 金鹏 泾县昌桥乡政府)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