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胡炜华的“脱贫经”:路通百业兴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07-06 08:53

“行行行,这个产业项目我们马上来办,争取这个月就和厂商对接好……”黝黑的一张脸庞、说起话来嗓音洪亮、论起事情不疾不徐,这是宣州区周王镇红洋村的扶贫专干胡炜华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可就在这位看上去略“糙”的汉子手中,红洋村这个当地“出名”的贫困村,不仅达到了脱贫标准,还通过各类产业项目,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3万多元……

“咱们红洋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山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就靠传统种植,但村与村之间非常分散,路不通钱袋子也空啊。”回忆起刚来村子里的场景,胡炜华颇有感触。2014年他刚来到红洋村时,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熟悉整个村22个村民组的情况。在一次走访的过程中,因为村路不通,冒着大雨,他和村干部整整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达村民家中。刚一坐下来交谈,村民就开始诉苦:“四里八乡的大户来收稻子,就咱们这路最不好走,人都嫌弃这里太偏了。”

刚上任的胡炜华听到这一席话后,心里颇不好受。当时他就暗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红洋村22个村民组通上水泥路,不干出点成绩,不撤出红洋村。此后,胡炜华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自己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写进了村里的扶贫计划中。召集村民开会表决,和村支两委制定村级道路“两横两纵”整体规划,与对口帮扶单位积极进行对接……经过不懈的努力,胡炜华和村支两委共整合部门项目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在红洋村3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一条村级公路施工,胡炜华都没落下过。不管是与村民协调,还是调整施工方案,不管是艳阳天,还是风雨中,胡炜华都习惯性地要往修路场地跑。他说,望着正在铺设的石子,他的心才能踏实。

而正是这一条条贯穿的公路,让红洋村的种植产业发展更为顺利,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3万多元。

一路通,百业兴。在胡炜华的带领下,红洋村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不少脱贫致富项目,村里71户人家、114个村民都甩掉了“穷帽子”。不管是政策脱贫,还是产业帮扶,只要说起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胡炜华都如数家珍。这一切都得益于胡炜华制作的一摞“红本本”。

梅九林因病致贫、戴房升年老体弱……在胡炜华做的贫困户台账里,村里各家的具体情况、扶贫过程、扶贫结果等,都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其中。胡炜华告诉记者,刚来到红洋村时,他发现村里对扶贫的各项记载资料都很杂乱,他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摸排调查,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拟出了这个“红本本”。

在对“红本本”的更新中,胡炜华了解到,村民李其明家中有两个女儿正在念大学。听说了教育部门新出的助学政策,胡炜华第一时间为他们家争取了每人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

“心里有杆秤,才能沉下心干工作。”胡炜华真切地说,只有结合每家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帮助村民甩掉“穷帽子”。

(宣城日报  记者 余健 戴巍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