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为何再提朝东看?
来源:央广网(北京) 作者: 发表时间:11-17 09:06

央广网安徽频道宣城11月16日消息(记者孙叶)最近,在宣城掀开的一场大讨论引起阵阵波澜,讨论的主题是:宣城如何对接苏浙沪。用市里的说法,就是“目标朝东看,步子朝东迈,身子朝东挤,位次朝东靠”。

【江南诗山·敬亭山】

宣城,这座素有“山水诗城“之称”的皖南历史文化名城,给人的印象就是闲适、雅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留下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名句。敬亭山,离市中心不过10里路,海拔300米,轻轻松松地爬山,悠悠哉哉地漫步,沿着山脚下的宛溪河欣赏深秋的景色,真是一种享受。

一千多年前,李白被一位叫汪伦的青年粉丝“勾引”,沿着青弋江泛舟来到上游。直到今天,我们的孩子,还一天到晚在课堂上琅琅背诵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绝代佳句,宣扬着宣城人的好客热情。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宣城人氏胡适,无论是京城讲学、海外出使,都喜欢把“我们老家”挂在嘴边,很显然,故乡的那一抹青山绿水是他永远的挂念。

宣城,本来就是令人神往的佳境!更别说宣纸徽墨、文房四宝,真的是引无数文人竟折腰。

【山水生态之城】

宣城,难道还要朝东看?

是的,宣城之所以为宣城,恰恰也在于它一再地朝东看、朝东行。

宣城人脚板走出的徽杭古道,一条山路通到浙江,肩挑手扛出多少徽商?水阳江水顺流东下,船帆点点,卷起长江多少波涛?徽商巨贾胡雪岩,一个乡间放牛娃,正是从金华火腿行学徒做起,再到杭州阜康钱庄的跑堂伙计,最后累积起富可敌国的财帛,开近代商业之先河。

历史的辉煌,往往只可咀嚼和回忆,却无法一再被用来当做财产。

宣城,是安徽唯一与浙江、江苏同时毗邻的都市,但为何当地人常感有临近江浙之便,却无临近江浙之利?

二十年前,一家中央媒体登载了一篇文章《山这边,山那边》,说的是苏皖之间郎溪县和常州溧阳交界的伍员山,山两边的自然条件相似,民俗相同,但发展的差别很大。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观念的差异。后来安徽省委以这篇文章为契机,在全省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二十年过去,现在溧阳的经济总量已经与宣城全市相当,去年溧阳跻身中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它的“天目湖鱼头”品牌叫响长三角,有着比它更优水质的宣城,却只能做些给天目湖鱼头“贴牌”的事情。

而在市里组织的这次大讨论中,滁州的例子又被反复提及:五年多前,宣城GDP是滁州的76%,五年后降了两个百分点。同样是紧邻南京,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动作频幅更大,让人吃惊的是,滁州还跳过南京,跟几百里外的苏州联手搞起了苏滁现代产业园。

回过头看,宣城只有郎溪县跟无锡搞起的联姻有声有色,建起的无锡工业园吸引不少无锡企业到郎溪落户,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郎溪无锡工业园】

宣城,进入了这样的境况:纵向比,成就喜人,近五年在全省的位次前移两位,宁国特色、广德速度、郎溪现象次第开花结果;但横向比,又压力“山大”。

更要一提的是,宣城一直面临着城镇不够强的局面。在当今中国城市化狂飙突进的大时代,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已经成为集纳人力、资金、技术、财富、信息的最大平台,城镇不强,经济何以强?而不走出去引进来,又如何做大做强?

在记者身上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今年7月的抗洪救灾中,记者通过中国之声和央广网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宣城46万人受灾急需救灾物资,意在为当地政府百姓尽一些媒体的绵薄之力,但新浪网在置顶转发的时候,在标题宣城前加了“浙江”两字,网再传网,一时之间,这篇报道在宣城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应。时过境迁,记者无意责怪新浪编辑对央广网原创新闻的“穿靴戴帽”,只是想说明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谁也不会把纽约说成英国纽约,同样,浙江人也无需刻意在正开世界互联网大会、各路大佬云集的小小的乌镇前面加上“浙江”两字。

前些年,滁州人有感于小岗村和凤阳的名声在外,诙谐地说:“世界的小岗、中国的凤阳、安徽的滁州”,现在,滁州人慢慢要把这顶帽子摘掉了;而同样拥有着宣纸、龙川这样举世之名的宣城,也要努力,把 “宣城”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擦亮再擦亮。

朝东看,对接苏浙沪,其实不光是宣城的抉择,更是安徽的抉择。省委书记李锦斌刚上任,就在今年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率全省党政代表团启程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李锦斌表示,安徽要“努力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而宣城,则提出要做“全省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时势使然,责无旁贷。

而宣城的未来,就在真正贯彻新发展理念。

【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基地】

在新一轮大讨论中,市委已经提出,要全面对标苏浙沪,把宣城“建设成为苏浙沪要素资源辐射的重要承接地、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客厅、展示安徽发展新形象的窗口”,并在三个层面确定了赶超对象。一是市级层面,以浙江湖州为追赶对象;二是县市区层面,各自盯住一个苏浙沪县域;三是开发区层面,与苏浙沪园区开展结对合作和产业转移对接。

就在记者发稿之时,宣城市委书记韩军带着市党政代表团到上海、湖州学习考察。曾经,“隔壁邻居”的湖州的经济同宣城不相上下,但今非昔比,这些年,湖州趁着长三角改革开发、经济崛起的大潮,经济总量已经是宣城的一倍。

今天,当宣城再次清晰地把自己的坐标定在长三角,放低身段,压低重心,实际上,就是站上新的赛道,发令起跑的开始。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