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对接苏浙沪 宣城商务寻求发展新路径
来源: 作者:市商务局 发表时间:01-05 10:52

宣城区位


山水诗乡 特色宣城

在地图上,宣城是“嵌入”苏浙两省最深那个角。她紧挨湖州、南京、常州和杭州,区位优势明显,与苏浙沪的关联度强,在安徽省内可谓得天独厚。

2016年1-11月份,全市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外商直接投资达到8.05亿美元,同比增长8.7%。新批8户外资企业,合同外资8095万美元。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49.1亿元,同比增长13.2%,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7%。全年生产总值有望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截止2016年10月份,我市企业本地报关货值已经达到8883万美元,预计全年可超过1亿美元。

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4.7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1%,首次超过工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亿元,同比增长1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我市2016年首次进入阿里研究院“全国电商百佳城市”榜单。全市建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2个、村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000余个,覆盖85%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快递物流业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73.74%,营业额同比增长57.4%。品牌培育稳步推进。新增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太极洞旅游景点2个服务业“安徽名牌”。集聚区发展后劲增强。泾县桃花潭文化旅游园、绩溪县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和旌德县宣砚小镇文化旅游园通过省发改委初审,进入省服务业集聚区评审名单。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牢固树立“商务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民生商务、绿色商务,以“双百”、“五进”活动为抓手,开展便民惠民促销活动,协同市物价局建设平价店6家,高标准推进家政、早餐、便利店等惠民便民体系建设;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倡导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经营行为,建立完善重要商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机制,切实做好雨雪冰冻灾害天、防汛期间安全生产和生活必需品、成品油保障供应工作;继续以“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和“标准化菜市场”等项目工程为抓手,稳步推进城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已拨出100余万元用于城区3个菜市场改造提升,拨付省级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209万元,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扎实推进货运物流企业“退城进园”专项行动,将分散在城市内的75户货运企业,有序进入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集中经营,整顿物流市场秩序,方便群众生活。

市商务局积极落实全市“更新观念,全面对接苏浙沪”活动各项要求,以浙江省湖州市为引领标兵,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赶超丽水市、衢州市;进出口总量和利用外资总量缩小与丽水市、衢州市差距,商务经济总量缩小与湖州市差距。市商务局将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为目标,推动内贸流通业发展,实现消费平稳增长,推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促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在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方面,将完善城市商业基础设施、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市场建设和管理、加强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同时,市商务局将以主体培育为目标,出台在培育流通限上企业、小微型外贸实体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此外,市商务局还将以精准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学习借鉴沪苏浙在落实国家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市将深度对接苏浙沪,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合作。学习借鉴发展口岸经济,积极申报二类口岸,着力构建具有完备口岸服务平台和现代物流业特征的“内陆港”。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进口全直通、出口全直放”,让全市企业能够同沿海沿江企业一样,同步享受全球低成本资源,同步享有拓展出口市场的低成本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外贸”等模式创新,把我市外贸隐形存量转变为显性增量,为外贸企业降低成本、解决融资难题,让企业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转型升级。完善外商投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境外展示平台建设,探索设立该市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展览展示引导基金,加快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支持企业自建海外运营中心、海外营销渠道或并购销售网络。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