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谁不说咱家乡好
来源:央广网 作者:余结红 发表时间:08-14 08:52

“生活条件变好了,农村不比城里差!”

如今,走访宣城市广大农村,这应该是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了。

2012年以来,宣城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美丽乡镇、中心村、示范带建设和村旁屋边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以往农村落后的面貌,如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乡里乡亲更加和睦可亲,创业致富有了更多渠道,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些看得见的变化都在证明,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美好生活建设。

整市推进 由点到面抓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个单位的事,也不是一个村、一个镇的事,而是一项齐抓共管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从一开始,宣城市就明确了上下齐心、部门联合的“一股绳”精神。以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为引领,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美丽办,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工作。同时,住建、规划、旅游、林业、环保等部门也积极投身其中,齐齐亮剑,直指道路、饮水、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等农村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

要建设好,首先就要规划到位。

宣城市在全省地市中率先编制并印发了《宣城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宣城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制定指导意见》,完善了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市城乡规划局还成立了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指导组,持续深入到各县市区美好乡村联系点,从提升规划水平、塑造村庄风貌特色等方面加以指导。“在规划中,我们对村庄风貌特色突出分类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同时注重解决农村最实际、最突出的问题。”市城乡规划局村镇规划科工作人员介绍道,“规划的编制过程要自下而上,体现村民自治、体现老百姓意愿。”

在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和集镇整治过程中,宣城选择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较好的村,以交通要道沿线村、产业基础较好村、旅游资源丰富村、人口集聚量较大村、乡镇政府驻地村为重点,先行建设,示范带动,引导农村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转移,形成了产业带动、村企共建、旧村整治、新建社区等多种建设模式。2013年至2015年,建成147个省级中心村。从2015年开始,采取分级分步的办法扩大中心村建设覆盖面,在建设省级中心村的同时,确定内容和标准,建设市级中心村32个、县级中心村55个。

2016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宣城率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行动计划,排出年度建设计划任务。其中,2016年完成4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37个省级、35个市级、51个县级中心村建设,预计到2019年,实现美丽乡镇、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

农村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最基础工作,是改变农民卫生陋习的一项“革命”。2012年7月以来,宣城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所有县市区于2015年8月一次性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省级验收的省辖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通过全市上下扎实有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现阶段宣城实际的农村垃圾治理、处理模式,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已然形成。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创“样本”

妙泉中心村是郎溪县姚村乡一个生态优美的古村落。结合村情村貌,郎溪县高起点设计了中心村建设规划。以整治村庄环境和提升人居条件为重点,妙泉中心村在保护原汁原味生态景观和古色古香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村一景”。 今年2月,这个村刚刚通过省级中心村验收。

妙泉中心村建设的成功,是郎溪县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经验的成熟运用。从2013年首批建设5个省级中心村并高分通过验收以来,郎溪县共规划布点中心村67个,通过省级验收的中心村17个,在建7个。郎溪县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在完成省中心村要求的规定动作外,我们致力于挖掘各村的特色,开发历史和自然资源,与旅游等部门紧密联合,将农村作为景区来打造。”郎溪县文明县建设办副主任吴方才说。

如果说郎溪县打造了宣城中心村建设的“样板”,那么,宁国则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好“样板”。

宁国市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一直遵循“三有、四分、六无”原则,即有一支专业化的环卫保洁队伍、有一整套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设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整治工作机制;分区包干、分类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杂草垃圾。

2015年,宁国率先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验收,2017年又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港口镇山门村是宁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之一。在山门,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灰白色的垃圾桶,桶上写着“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字样。村民们丢垃圾前,都会仔细看一眼标识。在山门洞景区经营酒楼的王新军,开店四年多以来一直坚持垃圾分类处理。他说:“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村里已经推行三年多了。我们家有四个垃圾桶,每一种都对应着不同类的垃圾。”王新军家门前供人休息乘凉的石桌上,摆放着烟灰缸。“自己摆个烟灰缸,不仅能给游客提供便利,还能够带动大家自觉爱护环境。这几年,来玩的游客们素质也越来越高了,更重要的是,垃圾桶随处可见,地面干净整洁,大家也不好意思乱丢垃圾。”王新军笑着说道。

美丽加分,农业发展拓平台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广泛、深入推进,如今,“乡村美”已经深化为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动力,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发展主题和谐共鸣,谱出一支农业农村阔步前行的协奏曲。

2015年,在基本完成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围绕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局,宣城着力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建设沿线61个旅游特色村。这是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有力推动了宣城乡村旅游发展的浪潮。

郎溪县村庄底子薄、基础差,历史上由于水患灾害影响,具村庄形制的村落少之又少,农业特色产业滞后。但如今的郎溪,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故事一直在流传。涛城镇凤河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兴起了青虾、甲鱼养殖业,毕桥镇长河新村鼓励老百姓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蓝莓,梅渚镇高塘村正在申报3A级景区……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村落。“建美丽乡村,不只是让村庄变美,最主要还是要让农民受益,带动农民增收。”吴方才说,“他们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甜头,自然会主动支持和参与村里的事业,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随着皖南川藏线及乡村旅游的开发,泾县汀溪乡变得热闹起来,很多省内外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生态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成为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该乡村民许大年原本在外地打工,近几年,他瞄准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商机,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依托皖南川藏线精华地段桃岭六道弯优势,他在桃岭脚下开办了首家民俗农家乐,精心设置了休闲长廊、农家餐厅、土特产品销售部,生意越做越红火。当地农民胡金也通过招商引资,投资1000多万元开办了极具山区特色的山E民俗农家乐,添置了健身游泳池、休闲小木屋、KTV多功能音乐厅等。外滩一号农家乐的主人张荣则根据游客的喜好,开发采茶、垂钓、篝火晚会、原生态山水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不断加强对地方旅游业的宣传推介,让这里客源不断。目前,汀溪乡共开办了100余户农家乐,经营收入最多的达100多万元。乡村旅游,为越来越多农民开拓了致富路。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事业。当前,宣城农村“三大革命”的序幕已正式拉开。新方向、新要求,酝酿着更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激励着我们在皖南大地上挥汗奋斗,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三农”事业更加蓬勃发展的新春天! (余结红)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