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宁国市多举措提升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水平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2-20 00:00

今年以来,宁国市认真履行民生工程管养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养护长效机制,加大管养经费投入,创新管养举措,推进民生工程项目长久发挥功效,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明确管护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投资、谁受益、谁负担,谁使用、谁维护”原则,将近年来实施的各类民生工程项目分为教育体育、社会服务、文化广电、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交通路桥、农村供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九类进行管养,明确工程类项目主管部门为具体责任单位,工程类项目所在乡、镇、街道为管护责任主体,并将建后管养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考核,强化管护责任落实。

二是落实管护经费。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管养经费投入,2019年市财政统筹安排建后管养资金5900余万元,较上年增长10.02%。各乡镇、街道通过“以奖代补”和村级自筹方式,多方筹措管养经费,加大对民生工程管护资金投入。今年以来,全市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民生工程管护资金5000余万元,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良性投入机制。

三是完善管护制度。民生办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会商各工程类项目主管部门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完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制度,建立健全工作职责、人员管理、设备管护、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等管理办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水利部门探索制定《宁国市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办法》《宁国市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资金使用细则》,通过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倡导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公司养护和新型主体承包,构建多元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交通部门出台《宁国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推行分段承包养护模式,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是创新管护机制。根据各项民生工程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管养途径,提高管养水平。如:环保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今年投入50万元资金,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乡镇政府驻地1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专业维护和管理;农业部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村主体、分级管理、群众参与”的建后管养长效机制,实行市级考核奖惩、乡镇组织管理、村级组织实施,并成立村民理事会,建立群众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美丽乡村管护质量,提高管护资金使用透明度。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