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美丽中国长江行】绿水青山金不换:长寿湖的变迁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05-15 15:16

  新华网重庆5月13日电(钱春弦 庞瑞泽)这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流域纵横长寿、垫江、梁平3个区县,203座岛屿星罗棋布,著名的红色小说《红岩》就创作于此——长寿湖,水清鱼跃、天蓝鸟飞,见证着长江上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长寿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重庆市十佳旅游风景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新华网李相博 摄


  长寿湖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由“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狮子滩水电站建设截龙溪河而成,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流域纵横长寿、垫江、梁平3个区县,蓄水量10亿立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湖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203座岛屿星罗棋布,常年栖息鸟类42种,盛产翘嘴红鲌等珍稀鱼类10种。长寿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千年古城乐温(历史上长寿县治所在)深藏湖底。红色小说《红岩》创作于湖区果园。长寿湖狮子滩电站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孕育了一大批水电专家,并成为三峡电站试验电站。

  作为长江一级支流,长寿湖水体水质的好坏,不仅对三峡水库水环境质量、流域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流域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长寿湖水质总体提升至II类”长寿生态旅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俊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由于早年开发渔业资源推行了网箱网栏养殖,加之投肥养殖和过度捕捞,长寿湖在2008年以前水质一度达到劣Ⅴ类水质。为扭转长寿湖发展不利局面,长寿区委区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拆网”:一方面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出任拆网组长;另一方面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彻底取缔网箱网栏养殖。长寿湖水质,逐步从原来的劣V类提升到现在的稳定达到III类,局部区域达II类。


  据介绍,近年来,流域相关区县按照“控源治河、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总体思路,以绿色生态流域建设为战略导向,大力推进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共投入约18亿元,深入实施生态安全调查、规范化水源地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污染源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移民以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5大类52个工程项目,湖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成为广大群众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随着长寿湖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长寿湖周边的各个街镇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迈入了新阶段,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重庆长寿湖正收获着丰厚的回报。

  数据显示,长寿湖的游客逐年增加,旅游收入越来越好。2012-2017年,长寿湖景区共接待游客11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9亿元,其中2017年旅游人数为257.4万,旅游收入为15.7亿元。




  在长寿湖的带动下,周边街镇的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如,长寿湖管委会辖区的休闲垂钓;石堰镇的澳凯生态园农事体验、一牛公司生态养殖、狮子百亩荷田、五华山避暑休闲。乡村旅游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比以前,在长寿湖上开游船带来更稳定的工作收入。”长旅001号船长卫宇告诉新华网记者,他在长寿湖开了28年船,但近5年的游船经历有着不一样的心情,长寿湖水净景美的新变化,作为长寿本地人在工作时也着实舒心。

  以“岛湖风光”、“长寿文化”、“乡土文化”享誉四方,长寿湖被誉为重庆的中心花园。随着“绿水青山”恢复,通过旅游休闲业、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的快速发展,长寿湖周边街镇农民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纯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由2102年的人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3000元左右。


  5月13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采访团探访长寿湖治理。新华网庞瑞泽 摄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