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旌德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节俭办事 形成文明和谐宴请风
来源:旌德文明网·旌德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06-01 11:34

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升学……这些乡村社会的常态化生活场景,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各具特色,大体相同的仪式和传统,体现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人文情怀。

然而在宣城市旌德县俞村镇凫阳村,多年来却有这样一条约定俗成的村规——

白喜事酒席每桌不超过400元,礼金100元;红喜事严控规模,避免了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形成文明和谐的宴请风。

2月28日,在凫阳汪村片,村民钟有宝家中正在办丧事。“父亲去世后,我们决定按照村里风俗操办丧事,简化程序、降低宴席标准。”酒席上没有大鱼大肉,最值得关注的酒席每餐仅有三个锅的菜品,10元的烟一包,25元的酒一瓶,整个丧事办得十分简单。“对比周边标准,我们办酒席一项就节省了1万多元。”钟有宝说。

在旌德农村,“标准”的红白喜事的酒席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这里一般的荤菜少不了,鸡鸭鱼肉都得有,满满一桌,到后来菜都放不下,每桌标准不少于600—700元,礼金最少200元。”村民郭某说。

钟有宝为父亲办简朴酒席,在凫阳村并不是个例。在该村,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谁家有了喜事,村子里的红白理事会就会无偿去主家帮忙,白喜事礼金压缩,人情回礼每户100元,每桌酒席不超过400元,正餐只有三个锅子,延续了几十年。

“仅此一项,操办喜事就能节省2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汪晓海说,因为酒席简单标准低,以至于在俞村流行这么一句话,“到凫阳吃酒真没啥吃头!”

虽然礼金少,但乡亲们之间并没有因为随礼少而变得生疏。凫阳村,哪家有喜事,村里人都会去帮忙,一起操办喜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红喜事上饭店办酒居多,但严格控制规模和邀请对象范围。

“这样做,都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提倡节约,杜绝铺张浪费。”汪晓海说,多年来,村里一直提倡节俭办事原则,有事大家帮忙,村规民约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亲戚邻里比谁家宴席高档、比谁家花钱多的事情在我们村几乎没有。”凫阳村红白理事会理事章曙华说,村民们严格执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督,条件好的家庭也不能破坏村里多年来形成的规矩,如果哪家操办喜事想提高标准,那就另请人帮忙。

凫阳村现有人口2200多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剩下老人、妇女在家。汪晓海说,村民收入本来就不高,如果在红白喜事上攀比,对村民是个负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凫阳村每年红白喜事在10到15个,能省下20万至30万,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花钱容易挣钱难,这些钱吃吃喝喝就没了,如果用于家庭建设,该多好。”

该县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县里正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弘扬节俭办喜事,杜绝大操大办,凫阳村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村规民约值得学习与推广。(汪红潮)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