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破题"三变"探新路 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亮点扫描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记者 利成志 发表时间:05-12 11:43

破题“三变”探新路——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亮点扫描(上)

如何把土地资源盘活,发挥出荒地效益?如何把现有资产盘活,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挖掘生态资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把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的“三无村”变成“三有村”,铺就富民强村路?……

这些曾困扰农村发展的问题,在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被逐个击破。

实干筑梦。我市根据不同村情、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以及区位特征、文化传承、市场需求等具体情况,一村一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目前,全市所有的822个村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411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占全省“三变”村的九分之一。

这场农村变革,在皖南大地上方兴未艾……

“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亮点:土地股份合作型,适宜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解决“人缺、地荒”问题。整村流转土地经营权,由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运营。

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是土地股份合作典型。

自2016年被确定为省13个“三变”改革试点村以来,新和村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成立了十字镇新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在财政部门指导下,将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油茶种植基地等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折股量化,探索“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扶贫模式,建立健全实施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该村农民以300亩集体山场、9户村民以100亩林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年保底收益19.95万元。去年9月4日上午,村民们聚在村委会参加新和村资产收益扶贫暨“三变”改革分红大会。新和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陶义明介绍:“这次分红是新和村‘三变’改革以来第一次分红,本次累计收益分红57.37万元。”

与新和村相似,广德县杨滩镇五合村以“集体+企业”的方式,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新途径。

资源变资产,盘活集体资源。将五合村集体所属160亩东家冲毛竹园,以经营权入股及胜木竹加工厂,年保底收益不低于1.5万元,超出部分以市场价格、年产量按股比40%进行计算。

资金变股金,落实“三变”项目资金。选择社会信誉好,经济实力强,市场前景广的企业——及胜木竹加工厂,将“三变”专项项目资金20万元入股,并与企业签订了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占及胜木竹加工厂股份6.8%,年保底收益2.5万元。

村民变股民,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全村1861名村民转变为五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目前该村有264户村民在经济实体中入股,入股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茶园经营权入股,已有16户村民以250亩茶园的经营权入股“青山绿水”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每亩保底收益为1000元,分红年递增每亩100元,暂定500元封顶;另一类是以资金入股,有248户村民以资金入股圣封茶叶专业合作社,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运营。2018年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首次分红,1861名股东实现分红2.86万元。

这场改革,在旌德县孙村镇合庆村也发生效益。该村182户农民以560亩土地入股芦笋种植合作社,每亩保底分红560元,芦笋成熟期每亩总收益可达近千元。此外,合作社每年还给当地村民增加工资收入150余万元。旌德县合庆村村民李其海说:“通过新一轮的改革,我们土地入股了,每季度还能分红,我们在门口上班,每天工资100块钱,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目前,全市已有73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试点,入股土地面积4.9万亩。

一把“钥匙”开多把“锁”

亮点:发展物业经济型,适宜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城中村、城郊村,依托现有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商贸集中区,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解决“无地富村发展”问题。

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是“安徽股改第一村”。

在城市化的推动下,花园村大量土地资源转化为资产和房产,大部分村民成为上班无岗、就业无技、种地无田的“三无农民”。

2013年,该村在全省率先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同年5月28日花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4月花园村注册成立安徽花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酒店和老年公寓,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集体资产变“股权”、失地农民变“股民”,花园村的“三变”改革如同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广德县桃州镇祠山岗社区将原大机坊老林场片区的山场和破旧房屋,于2002年1月承包给农户种植苗木,期限50年,每年按40元每亩收取租金。2015年,社区去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实地学习考察后,就如何结合本社区实际、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行了多次研讨。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终止承包协议,将已发包的10亩山场按1万元每亩的价格提前收回。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破解村级运转困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为群众办事能力的必然选择。自2015年起,祠山岗社区结合村集体经济壮大工作,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2016年,社区投资320余万元,建成了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用于生物质能源颗粒生产,既减少了秸秆禁烧的压力,又为社区集体产生了可观的收益。2017年6月,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对外拍租,再加上社区1500余亩的集体林场对外发包,社区的年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有的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万元。

广德县桃园村由于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内,2017年,桃园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景村融合发展思路,桃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为景区提供环卫服务,以及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为景区项目服务等途径,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桃园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来自于停车场合作分红、集体山场租金、金园保洁公司利润等,合计15万元,1895名股东共实现分红5.64万元。

“借鸡生蛋”巧破股改题

亮点:产业扶贫开发型,适宜贫困村,解决“持续脱贫”问题。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宣州区山河村来说,既没有地理优势,更没有资产和资源,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找到脱贫突破口?

针对“三无”空壳村实际,山河村更新传统观念,创新改革理念,依托“借鸡生蛋”这一模式,开启以股改促脱贫的破冰之旅。

股改破题。2016年,山河村作为养贤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率先在全乡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山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股权证124本,由此拉开“三变”改革的帷幕。2017年,被列为我市“三变”改革试点村,注册了宣城市渔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该村通过整合扶贫项目和社会帮扶资金154万元,流转土地310多亩,建设标准化生态青虾养殖基地,建设360千瓦光伏发电站。

释放红利。2018年8月28日,山河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经股东代表大会表决,从项目收益款中提取17.17万元对全村124户328位股民进行分红。其中,最多的一户章荣旺分红3213.6元,户均分红1385元。由此,山河村成为宣州区首个资产收益分红贫困村。

山河村破题的“密码”,正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依托政策集成“杠杆”,撬动股改“破冰”前行,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之路。

绩溪县板桥头乡下溪村跟山河村遇到过一样的问题。

下溪村以村内6.5公里的龙溪河河道自然资源,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及村民集资入股绩溪县龙溪石斑鱼天然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盘活村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以及村民入股,实现“资金变股金”,围绕绿水青山自然生态资源,做好龙溪天然石斑鱼养殖这篇“大文章”,实现“农民变股东”。

孤寡老人贫困户王天飞逢人便说:“共产党和我们贫困户真是鱼水情深啊,村里安排我在龙溪石斑鱼天然养殖专业合作社护鱼,每月有固定工资,村里‘三变’改革,又让我摇身一变成了股东,拿到了400元的分红,别看钱不多,但以后年年有呢!”

改革成果非常明显。2018年下溪村用工达600余人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兴旺了特色养殖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农民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赋权拓能促振兴 ——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亮点扫描(下)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