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赋权拓能促振兴 ——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亮点扫描(下)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5-14 09:3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

在改革推进中,我市既按程序、分步骤地审慎推进,又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靠改革破解难题,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无中生有,有中升优。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先后落地,如今,农村产业兴旺了,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亮点:发展特色产业型,适宜农业资源禀赋较好的村,解决“好土地没有好效益”问题。依托新型主体带动,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长期以来,宁国云梯村居民主要以山核桃、早笋等林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农田经济薄弱,抛荒现象严重。村集体没有经营性资产,是典型的空壳村。

荒了的田地怎么盘活起来?如何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地方农业农村的发展?

2017年8月,云梯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月完成了人口调查和清产核资工作,并通过了股改方案。全村共清理集体总资产 658.05万元,并将可量化资产折股共计2214股,全部量化到全体股东。

云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确立了以招商项目云梯花溪谷为核心,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经济,形成了“产业带动型”的“三变”改革新模式。

该村在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土地资源及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投资入股、土地运营、服务创收等方式,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带动型”的“三变”改革之路。

如今的云梯村,通过改革实现股份合作制搭台、集体经济唱戏,产业带动发展,将外出人员重新吸引回来,将本地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向好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让改革真正发挥实效。

同样资源禀赋较好的旌德县合庆村。该村与旌德县振兴蔬菜瓜果合作社共建有机芦笋大棚种植基地,以县扶持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50万元入股,约定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

该村贫困户王伦说:“没想到现在这一份地能挣三份钱。”以前种3亩水稻,一年顶多卖3000元,刨去种子、化肥、劳动力成本,一亩有个300元的收益就很不错了。而去年,他以3.26亩土地入股芦笋种植合作社,拿到了1825元的保底分红,平时在基地打工每天收入100元,粮食直补等政策收入也归自己。

让“好地方”有“好开发”

亮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型,适宜自然资源丰富的村,解决“好地方没有好开发”问题。开发林果茶等特色资源,盘活农家资源,发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民宿、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和农家乐集群。

旌德县路西村曾经环境差、经济差、人气差;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

“我们村发包租赁、简单自营、投资入股、委托经营四管齐下,股改后,清产核资结果为2574万元,设置了1568股人口股,每股折价1.64万元,463户农民全部领到了股权证。”路西村负责人介绍,各级财政投入的534万元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纳入村办的三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创成空中茶园景区,每年保底收入就有23万元。

路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63岁的村民马来青就是受益者之一。在村“两委”的扶持下,通过“危房改造工程”,老马把自家旧屋改成了清新的滨河民宿。不仅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被评为县里的“全域旅游标兵”和“产业脱贫示范户”。

值得一提的是,路西村通过“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发展休闲旅游,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30余万元,是2014年改革前的7倍。

绩溪县金沙镇兵坑村原本只是一个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贫穷落后的偏僻小山村,然而谁曾想到短短几年间便成为绩溪县家喻户晓的名村。

兵坑村通过吸引浙江商人到村投资开发“华东生态第一漂”兵坑源漂流项目(总投资达4000万元),大力实施资源“唤醒”工程、资金“利用”工程和农民“量化”工程,发展休闲旅游。

2015年漂流项目引进之初,该村将村部旧址、蒙山水库、上兵坑拦水坝和集体闲置土地等现有资源打包捆绑入股,占有漂流项目20%股份,逐步探索出“以村委会闲置资产、自然资源和资金入股”的新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村庄面貌破茧化蝶、美丽变身。1173位兵坑村村民成为手持股权证书的“股东”,享受集体资产盈利后的分红。村级集体收入也从“零”突破到2018年的10.29万元。

“抱团发展”激活薄弱村

亮点:集中抱团发展型,适宜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的村,解决“无力发展”问题。统筹资金,集中经营,合力破解发展困局。

我市农业部门深入各乡村调研发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受制于优质资源偏少偏小、潜质资源闲散闲置,出现对接市场难、盘活包装难、发展停滞缓慢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在集体经济富裕村,由于受地域、项目、土地、政策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大量资金闲置,增值效应不明显,党员群众反应强烈。

如何破解薄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困境?

面对这些偏远的、资源匮乏且没有良好的“三变”改革承接主体的村,宁国市组建成立振宁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收集闲散闲置资源、吸收富裕村资金,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主攻优势项目,完善风险防控,实施项目投资。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实现薄弱村的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在实施集体经济“两化”改革工作中,面临着薄弱村入股资金、公司投资项目及风险防控等一系列新问题,为此宁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扶持政策。

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宁国市财政每个村补助50万元入股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补助20个村总计1000万元解决发展资本的问题。加大对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对支持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财政支农资金,可折股量化为股金入股各类经营主体,按股比获得收益分红。在投资经营中除资产发包、租赁等低风险经营外,不提倡直接经营其他高风险项目和投资,可以在宁国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投资参股其它经营主体,通过合同、章程、协议等方式控制经营风险,承担有限责任,确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实施部门帮村、村企结对、村银结对制度,在土地供应、费税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已收集各类优势项目5个。一期投资项目将实现年收益70万元。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经营渠道,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让村民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这样的情况在我市不是个例。广德县邱村镇组织了12个村,在工业园区投资新建10000多平米的标准化厂房,村级每年分得60万元租金收入。旌德县路西村把农家乐纳入景区公司化运营,不断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实现了抱团发展。路西村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村民人均享受股权分红42元。

“抱团发展”式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唤醒了沉睡的闲散资源,撬动了社会资本,实现了闲散低效资源的整合、富裕村和薄弱村的优势互补,让集体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者 利成志 来源 宣城日报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