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克敌制胜,宣城解放“亮点”多
来源: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 作者: 发表时间:10-21 17:20

宣城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处在东路和中路解放大军南渡长江后挺进浙赣线和进攻杭州的交通要道上,因此,在渡江战役期间,宣城地区是围歼南逃之敌的主战场之一。而从渡江战役准备到宣城全境解放,更是创造了多个“历史纪录”。

“亮点”一:大范围策动国民党军起义

渡江战役开始前,我党在沿江不少城市的工作重点都转入为大军渡江做准备。而宣城地区策应准备工作有个显著特点,就是策动了不少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为大军顺利渡江和长驱南下扫清障碍。

中共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大军渡江前后,仅在宣城境内起义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就达7000余人。“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说。而这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深远的则是“保五旅起义”。

据史料记载,保五旅,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军第五旅的简称,1948年11月底成立。它是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南迁屯溪后的主力部队,是国民党在皖南战场上的重要力量,它的动向如何,对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能否立足皖南关系重大。

保五旅旅长王汉昭是广西忻城县人,但他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就倾向进步,和中共特别党员郑汉经常接触,开展反蒋爱国活动。1948年6月,王汉昭就任国民党安徽省第五行政区 (辖滁县、凤阳等7个县) 专员。通过郑汉的牵线搭桥,他接受中共华东局国区部芜湖工作组的领导;不久,将所属各县保安团队正式编为保安第五旅。

保五旅建成后,原计划在江北举行起义。但芜湖工作组考虑到大军渡江的需要,指示该旅迅速南下,待渡江战役发起后再举行起义。据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王汉昭率部于1949年1月底到达绩溪驻防,并就近秘密划归中共皖南地委领导。地委迅速派人进驻该旅,以安排的公开职务为掩护,协助进行起义准备工作。

为确保起义取得成功,党组织协助王汉昭做官兵的思想教育和队伍的组织整顿工作,将精锐力量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处决了3名混入部队中的国民党特务。我方派驻人员还协助王汉昭确定起义工作方案,起草起义通电,还借国民党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的名义,将部队分兵布守在太平、屯溪、旌德等交通要道边,准备阻击南逃敌军。

4月20日,皖南地委接到大军决定渡江的通知,22日通知王汉昭起义。24日凌晨,王汉昭签发保五旅起义的通电,宣布起义,随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支队的配合下解放旌德县城。下午,部队按计划撤到绩溪旺川,与地委汇合,起义取得成功。全旅共4100名官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部队独立旅,参加阻击、追歼溃逃敌军的战斗。

据史料记载,保五旅起义的成功,加速了以张义纯为首的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的灭亡,大大加快了皖南解放的步伐,并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解放大军的渡江南下。

继保五旅起义之后,宣城地区党组织还分别成功策动了敌一0六军二二八师机炮连、二八二师八四二团二营、驻宣城双桥国民党川军二三八师七一三团新兵二营、国民党泾县县长余步骐部队等多起起义。这些起义,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宣城地区解放的进程。

“亮点”二:“祝三整编”开启策应渡江战役新征程

“祝三整编吹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支队的集结号,为胜利渡江、人民解放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站在皖浙支队祝三整编司令部旧址前,中共绩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邵本武介绍说。

祝三村位于绩溪县伏岭镇。据史料记载,1949年1月20日至4月22日晚,根据中共宣城地委新调整的战略部署,皖浙支队400余人返回绩溪,在唐辉司令员的主持下进驻伏岭镇祝三村进行整编,支队主力编成两个大队4个连和1个地方连。

我们看到,在祝三村,现在还保留着祝三整编的两处遗址——高氏宗祠和胡氏宗祠。高氏宗祠是连队和部队文工队驻地,坐东北朝西南,为三进三开间,前后天井,前进为歇山式门楼,拱轩顶,中进为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后进为平房,祠内有狮撑、驼峰、雀替、平盘斗装饰等;胡氏宗祠是整编部队指挥部驻地,坐东朝西,为三进五开间,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前为歇山式五凤楼、拱轩顶,中进的前部分为拱轩顶,后部分为人字轩顶,后进为上下二层,三合土地坪,前、后天井,外围封火墙。据邵主任介绍,这次整编,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志着宣城地区革命武装力量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入策应大军渡江的新阶段。

“祝三整编”之后,皖浙支队开始广泛发动群众,筹集军粮,制造军鞋,同心协力,为即将到来的南下大军吃住、训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当然,为了搞好大军渡江后的物资供应,宣城地区各级党组织都积极行动起来,做了大量工作。这从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的一组数字就能“管窥一豹”:泾旌宁宣县委筹粮75万斤,赶制军鞋12000双;绩溪路东工委征收公粮40余万斤,赶制军鞋13500双,军服1700多套;歙绩旌工委征粮30多万斤,军鞋8000多双;郎溪县筹集大米83万多斤,赶制军服300余套,布鞋500多双……

除此之外,和沿江大部分城市一样,宣城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敌军布防、兵力配置、军事动向等方面的资料,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持。当时,宣城从事战略情报收集的党组织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共南京市委领导下的宣城支部,二是中共芜当宣工委。

据中共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宣城支部的成员大多是从事教育和在银行工作的知识分子,主要任务是在城关地区,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工作,获取敌人内部情报,定期向南京市委汇报。而芜当宣工委管辖区域由于地处沿江,又始终与江北保持密切联系,成为皖南敌军情况收集和传递的重要中转站。大军渡江前,工委进一步加强了情报工作,先后在包括宣城的柿木铺、水东等地在内的多处建立了十多个情报站,监视敌军动态,及时搜集提供有用的军事信息。

“亮点”三:解放期间一次消灭敌军最多

渡江战役发起后,坚持皖南游击战争的中共皖南地委发出紧急通知,指示各地党组织和游击队配合解放军占领和接管辖区内各城市。

据史料记载,大军突破江防之后,根据敌军抵抗微弱,全线总撤退的情况,渡江战役总前委决定:中、东两大突击集团加速东西对进,包围歼灭宣城一带的南逃之敌。各追击部队接到命令后,日夜兼程,跋山涉水,猛打猛追。由于国民党军夺路逃窜,人民解放军多路追击,致使两军在行军中时有遭遇。人民解放军边追边打,沿途迭有斩获。

而敌长江防线被突破后,国民党第七绥靖区司令张世希慌忙将其京沪机动部队99军调来宣城,沿青弋江以东湾沚至宣城之间布防,企图保障绥靖区机关及所属部队安全撤退。我军识破了这一阴谋,立即向湾沚以南的宣城地区前进,以切断芜湖敌军退路,同时从西北方向配合另一支部队合围宣城的国民党军队。

4月24日凌晨,我第25军在湾沚附近与国民党军遭遇。第25军迅即展开围攻,战斗异常激烈。战至24日午后,敌被压缩在方圆不到两三公里的椭圆形山洼里,东逃西窜,四处碰壁。战至黄昏,敌军大部被歼。国民党军第20军军长杨干才被击毙,副军长、参谋长、师长等高级军官及1.3万余人被俘,湾沚战斗取得胜利。

而我军另一路第9兵团第27军于22日上午由繁昌出发,向南追击。当日17时攻占南陵县城,24日拂晓进至宣城县城。战至14时许,守敌溃散东逃,国民党第99军军长胡长青自戮重伤。这样,宣城县城解放。

第27军在24日攻克宣城后,以日行军六七十公里速度乘胜东进,连克洪林桥(宣城东部)、广德等城镇,歼灭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部警卫团等部3个多营。26日,广德解放,第9兵团主力进驻广德。第25军从宣城向郎溪方向追击前进,4月27日解放郎溪县城。之后,由郎溪南下,3个师齐头并进,在郎溪、广德一带参加了一场较大规模的 “郎广围歼战”。

据史料记载,4月27日,人民解放军东线和中线突击集团的5个军将逃亡的国民党5个军及残部共10万多人包围于郎溪县城以东、广德县城以北、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的范围内。28日晨展开全线猛烈攻击,不仅在广德郑家山、杨邯桥、沈家渡、界牌一线歼敌六十六军2个师;还在广德界牌、泗安一带俘获敌第四军军长李子亮以下官兵2800人;在由广德县城以西地区向北、由郎溪县城向东等多个方向歼灭国民党军大部;在广德门口塘追歼逃敌5000余人;在郎溪县城和广德戈场、凤凰桥地区歼灭逃敌3000余人;在郎溪流洞桥俘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到了4月29日,郎广围歼战胜利结束,郎、广地区全部解放。此战共歼灭国民军军8万余人,成为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一次消灭敌军最多的战役。

“绩溪县是皖南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最巩固的游击根据地之一,也是宣城最后解放的一座县城。”据绩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章汉林介绍,大军渡江后,绩溪正处于二野、三野两大野战军进军路线的空隙地带,从4月27日国民党绩溪县政府党政军人员随路过绩溪的国民党军南逃后,除陆续有溃军过境外,绩溪基本上是一座无人管辖的空城。第二野战军第12军36师在旌德全歼敌军后,4月30日进驻绩溪县城,绩溪宣告解放。至此,宣城全境解放。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