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省道德模范宣传推选候选人公示 我市五人入选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08-02 18:03

宣城新闻网讯 5月6日,安徽省道德模范宣传推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公示了安徽省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主要事迹材料,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我市5人进入推报名单,涵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现将他们的事迹摘编如下:

【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事迹】

A08季必林 男,汉族,1979年6月生,中共党员,郎溪县人,退役军人。

季必林自强自立奋力撑起贫困的家庭,2019年2月因突发脑干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其家人遵照其生前意愿,捐献其所有能救助他人的心脏、肾脏、肝脏、胰腺、眼角膜等器官,成功匹配7人。

少年时期就有从军志向的季必林,1996年光荣入伍,将青春年华献军营。入伍5年,他素质过硬,勇于争先受到了全连官兵好评。 2001年12月,他退伍返乡。当时家庭非常困难,是村里的贫困户。父亲中风之后卧床,生活难自理,母亲是一名聋哑人,弟弟刚7岁,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季必林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力更生、勤劳脱贫,筹集资金承包了村里闲置的20亩土地,种植大棚芦笋,走产业脱贫致富之路。热心公益的他,看到电视上器官捐献的报道,多次表露意愿,要用生命的余温为他人点亮希望之光。 2019年2月25日,季必林因突发脑干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9岁,留下了卧病在床的父母、深爱他的妻子、10岁的女儿和刚刚3个月大的儿子。季必林家人遵照其生前意愿,捐献其所有能救助他人的心脏、肾脏、肝脏、胰腺、眼角膜等器官,成功匹配7人。季必林获评“安徽好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本网报道)

【见义勇为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事迹】

B03史晓水 男,汉族,1945年7月生,中共党员,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狸桥社区居民。

2017年9月,史晓水不顾自己年逾古稀,面对凶残的歹徒,不顾尖刀的伤害,以身挡刀救下陌生母子,并坚持自付医药费。

2017年9月19日上午,正在家看书的史晓水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呼救声,他立刻放下书跑出去,看见同村的陈某在殴打一位女子,女子弓着身子护在一辆婴儿推车前,车里还有一个婴儿。史晓水上前呵斥陈某,陈某看到史晓水后就走了。然而,没多久陈某又跑回来,而且手里还拿了把尖刀。 “你把刀放下! ”当时已经73岁的史晓水一边张开双臂挡在门口,一边正气凛然地呵斥陈某。就在两人对峙时,陈某突然一刀刺向史晓水身后的女子。千钧一发之际,史晓水用身体挡住了这一刀,鲜血瞬间流了出来。陈某见状,惊呼一声快速跑开。史晓水看着身后安然无恙的女子和孩子,跌跌撞撞地走出家门呼救。闻讯赶来的村民立刻将他送往医院。据医生说,如果尖刀向左或向右再扎一点点,那老人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在医院刚治疗一周伤势稍微有些好转,史晓水就提前出院了,原来听说因为陈某情况特殊,自己的治疗费用由政府垫付,史晓水不愿意花国家的钱,一再坚持由自己支付医药费。

史晓水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荣誉称号。(本网报道)

【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事迹】

C11宣恒 男,汉族,198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

宣恒担任“打拐寻亲安徽联络员”5年来,秉承信念、践行承诺,让30多个失散家庭圆了团聚梦。

“行,我尽力试试。”五年前,面对担任“打拐寻亲安徽联络员”的邀请,宣恒郑重点头。这一句“行”,既是他对职责的承诺,也是他对无数个破碎家庭的承诺。 “我既然担任了联络员,就是对寻人求助的家庭许下了承诺,完成这些诺言是我不可推卸的任务。”宣恒说。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积极热心投身于打拐、寻亲等公益事业中,协助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志愿者(宝贝回家寻子网)开展寻人线索的落地研判工作。 1800多个日夜里,他努力为400多位亲人寻人求助提供了有价值线索,也助力圆了60多个家庭悲欢离合的团圆梦。 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特地发来感谢信,感谢他为打拐寻人这一伟大公益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2018年7月,中央电视台、启东警务平台为其联合授牌“宣恒工作室”。宣恒用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通过情报平台下发各类情报线索单1500余条,直接指导基层派出所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724人,先后参与侦办了“3·14”故意杀人案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其总结提炼的“视频+”情报研判八战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宣恒获评“安徽好人”、全省杰出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本网报道)

【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事迹】

D10周会明 男,汉族,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宣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周会明主动援藏5年;他执着坚守,从检30载;他敬业奉献,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从2011年到2016年,整整五年时间里,周会明作为选派的检察业务专家,连续两任挂职于西藏山南地区检察院。他克服了山南地区高寒、低压、缺氧的恶劣环境,毫无怨言,用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为边疆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广大藏族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牦牛”。他以“业务援藏”为抓手,向职务犯罪宣战,查办职务犯罪数量连续四年位居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榜首,连续三年占据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半壁江山”,同时带出一支能征善战的检察队伍,扭转了当地检察机关办案力量薄弱、缺乏经验的局面。援藏归来,周会明又来到宣城接受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他将“群众最喜爱检察官”的所有奖金全部捐献给了素昧谋面身患肝癌的驾驶员。2018年1月12日,周会明积劳成疾,猝然离世,年仅53岁。

周会明获评“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检察官、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本网报道)

【孝老爱亲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事迹】

E01王福荣 女,汉族,1948年12月生,广德县柏垫镇柏垫社区居民。

自幼患有腿部残疾的王福荣,悉心照料三个相继患上肌肉萎缩症的儿子达52年,始终践行着那句“有我在”的诺言。

王福荣自幼患有腿部残疾,与丈夫蔡天源结婚后先后生育了三个儿子。 1982年,16岁的大儿子被查出患有遗传性肌肉萎缩症。 12年后,她的二儿子和小儿子也相继患上了同样的疾病。“只要有我在,就一定要把三个儿子照顾好”。她坚定信念,也开始了她照顾儿子的心酸历程。虽然日子十分艰辛,但有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资助,王福荣觉得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可是“祸不单行”,2013年,她的丈夫被查出患上了胃癌晚期。忍着巨大的悲痛,王福荣一边劝丈夫坚持治疗,一边拖着残疾的腿四处筹钱。就在丈夫被查出癌症后的第二年,王福荣自己也被查出子宫癌。 2016年4月,王福荣丈夫撒手人寰。她尊重丈夫生前遗愿,将丈夫的眼角膜捐献给了需要的人。父母的举动,对儿子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2018年4月,王福荣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也主动在《中国人体捐献器官自愿书》上签了字,决定死后捐献自己的所有器官,以此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王福荣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本网报道)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