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徽故事:深化消费扶贫,变“应急式消费”为富民产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韩俊杰 作者: 发表时间:05-21 11:55

深化消费扶贫,变“应急式消费”为富民产业

——全国两会上的安徽“声音”②

WX20200521-073534@2x.png?x-oss-process=style/w10

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提出深化消费扶贫,变“应急式消费”为富民产业的建议。

脱贫攻坚战中,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指挥下,各方施策,多举措落地,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其中,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起到了重要作用。”赵皖平表示,对已摘帽的县区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成为下一步脱贫兴农的重点工作。

目前,消费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线上消费的增长速度更是远超线下。5月1日到11日,电商平台拼多多参与上海“五五购物节”,相关销售额达到69亿元,比2019年同期的28亿元增长了146%。“疫情发生以来,电商平台激发出来的巨大消费潜力,不仅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也正在成为脱贫兴农“拉式供应链”的拉动力。”赵皖平代表说,基于对近年来“消费扶贫”系列调研,建议进一步升级“产销匹配”的深度和广度,以电商平台的消费扶贫为主要抓手,建立基于市场的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把藏在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做出品质和品牌,使以前行政和公益推动的“应急消费”,成长为基于全民日常需求的“富民产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支付、交通、5G等条件的逐步完善,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正在变为电商的“富矿区”。应急性的“消费扶贫”带来的点对点产销对接机制,迎来了转变为“富民产业”的重大机遇期。为此,赵皖平代表建议从以下几点重点投入,深化消费扶贫,建立“脱贫兴农”的富民产业新格局。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贫困地区为重点,中央鼓励和推动各地政府以“市县长直播”等方式,由当地最有影响力、公信力的人员,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消费者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品牌能力。2月份以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拼多多平台在全国落地了70多场市县长直播,150多位市县长帮助本地带货,把本地农产品直接对接上了6亿消费者组成的大市场。据调研,拼多多目前已经在新疆南疆、陕西等地携手贫困县和脱贫巩固县的主要党政领导落地多场扶贫直播,效果非常好,目前平台正在全国落地至少100场消费扶贫县市长直播。市县长的影响力,撬动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不仅为本地农产品做了价值巨大的品牌推介,也提升了本地党政干部、企业和农民的“触电”意识和水平,为加速农产品上行,可持续的“消费扶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引导和推动电商平台与有产业基础的贫困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以市场需求和电商平台的专业能力为基础,通过线上优品馆、线上展销会、专场消费扶贫活动等各种方式,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迅速加入全国消费者的“日常购买清单”,迅速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小产业”升级为“国民消费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市场能力。

政府主导推动,联合电商平台进行既懂农业、也懂电商的系列人才培训,帮助一个贫困县养成100位、一个村养成一两位高素质的新农商人才,带动一村一品、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主体运营能力。

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为主导,结合电商平台、产业协会、合作社、新农商,建设成“农业电商产业园”,发挥产业园物流、仓储、加工、交易一体化的综合优势,打造立足本地、面向周边、辐射区域的综合性农业电商产业中心基地,建设形成质控、物流仓储、研发新品、包装设计的服务链条,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供应链能力。

赵皖平代表表示,在深化消费扶贫的过程中,形成持续消费是关键词,打造“富民产业”是落脚点。在供给侧,要提升产业化水平,在消费侧,要针对性地“扶上马,送一程”,最终是形成完全基于市场的产销自动对接体系,打造出有活力的造血机制,把贫困地区彻底变为同时造福当地农民和全国消费者的电商“富矿区”。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