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奋笔书写高分答卷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记者 李菡 发表时间:11-02 09:51

奋笔书写高分答卷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综述

开栏的话:围绕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城高分答卷”的目标,本报推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宣城新作为”特别策划,聚焦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经济主战场,展现我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积极融入长三角的新作为、新气象。

今日起,推出第一篇特稿,敬请关注。

风起东方,气象万千。

不平凡的2020年,我市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征程中,“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迈开大步,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阔步前进,正奋笔书写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新考题·新机遇——

2020年这张新答卷,添加了新考题。

10月19日至21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队来我市专题调研,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谋划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

这是金色秋天带来的期待与惊喜,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一地六县”合作区承载着重托,着力打造在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区、新兴产业集中发展区、生态型产城融合先行区、一体化合作发展体制机制试验区、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基地。

“一地六县”合作区寄予了厚望,努力打造生态绿色本底筑牢、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体制机制运转高效、营商环境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向往汇聚、人民生活富足幸福的高质量发展区域,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重要增长极。

新考题,考量智慧与决心。

10月2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把“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作为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早日把美好愿景化为生动实景。

新机遇,需要大魄力和大手笔。

“一号工程”,沪苏浙皖“四手”联弹。今年以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湖州市、常州市党政负责人先后来我市调研或对接。

“一号工程”,实属名归。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赴郎溪、广德实地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合作区规划建设工作。

“一号工程”,破题启程。我市与上海光明集团签订光明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合作协议,积极推动白茅岭、军天湖“飞地”合作;溧阳、郎溪、广德签订《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新作为·新气象——

2020年这张新答卷,“对标沪苏浙”又有新动作,一体化发展实现新作为。

一个个协议签订,融入的程度更深;一项项活动开展,合作的范围更广——

5月,市政府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将在共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扩大产销合作、推动农业和乡村旅游对接等方面再深化再发力,共同做好农业农村发展合作共赢大文章。

6月,上海市松江区与我市正式签订《关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上海)科创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市首家“科创飞地”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两大产业,实现“研发孵化在松江、产业化在宣城”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7月,九城市政协在苏州,以“助推长三角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为主题,共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

8月,G60科创走廊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项目落户上海市松江区,利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既有产业链资源进行协同孵化、技术攻关,构建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

9月,省市场监管局与市政府签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我市将用好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大力营造一流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

10月,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在宛陵湖畔举办,“魅力上海”、“水韵江苏”、“风雅浙江”、“美好安徽”四个展区,尽显长三角四省市地域非遗风采……

这是打破地域界限的新举——

4月,长三角首单跨省办电业务在宣城成功受理。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宣城分公司在湖州申请增容,在宣城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用电接入服务,真正实现企业用电“一次都不跑”。

9月,沪浙苏皖异地贷款证明可互认,我市深度参与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合作。本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在沪苏浙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在线上就能实现轻松办理。

10月,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系列活动在宣举办,明确沪苏浙皖四地工会将资源共享,以职工疗休养基地为平台,相互提供规范、优质的职工疗休养资源服务。

这是全方位接轨的融入——

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加速融入长三角,参与《长三角地区重大突发传染病早期预警与联防联控技术开发应用》课题研究,与上海市卫生和健康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南京、杭州等地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

我市积极参与数字长三角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业互联、产业协同。博瑞特、司尔特、中鼎密封件分别入选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机构和标杆工厂目录。

市人社局不断拓展长三角人社领域合作深度广度,从上海、苏州、杭州引进10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落户宣城,与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14个市县签订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开展“高校直通车”等活动,组织宣城经开区规模工业企业到沪苏浙招引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430余人。推动社保服务跨区域办理,为区域内的企业和群众提供“异地办”“网上办”“指尖办”等高质量社保服务体验,跑出社保服务“跨省通办”加速度。

新动能·新前景——

2020年这张新答卷,“争当排头兵”呈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片又一片热土,新引擎强劲,新动能澎湃。

宣城经开区成功获批省“飞地经济”首批试点园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高标准制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朝着“长三角地区知名新能源特色园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1-9月,新招引项目66个,50个项目来自长三角。借助上海松江丰富的产业资源,经开区打造了长三角智慧家居产业园、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瑞梅大健康产业园、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化园区,精准承接松江地区产业转移,今年以来先后引进欢廷机器人、上海乐亿薄膜制品等项目,协议引资36.7亿元。与此同时,鹰峰电子、衡孚电子等较早入园的松江来宣企业纷纷计划上马二期项目。

宣州经开区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步伐,规划建设皖苏合作共建产业园,无缝对接南京经济圈及苏锡常转移产业落户。目标十分明确,聚力新工业增长极建设,全力打造一体化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着力加快建设皖苏边界产业新城。

郎溪经开区加快推动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围绕电梯特种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化成套设备等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同步发展具有上下游配套的电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当“一地六县”郎溪片区建设排头兵。该县在“一地六县”中设立首个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加强跨区域部门间信息沟通、工作联动和资源统筹。

广德经开区被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授予“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电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产业集聚度全省第一。正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电子电路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华东领先的电子电路产业基地和电子电路绿色制造之都。

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核心汽车零部件)”称号,围绕“融入长三角,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基地”的发展定位,打造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现与杭州未来科技城海邦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一站一谷一园一镇一基地的“长三角跨省同城示范区宁国模式”。

泾县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生态泾县、绿色发展”主基调,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文旅度假区。

绩溪经开区正加大力度,力争做到主导产业东接、招商引资东向、科技创新东融、数字经济东联,全面向东加速融入长三角。

旌德经开区围绕健康主线、灵芝主题,以产业为核心,打造以生物医药及其细分行业体外诊断试剂产业为主导的块状经济板块……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接踵而来,我们离沪苏浙近了,更近了。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宣城段通车运行,高铁效应催热了旅游市场。“十一”黄金周,我市共接待游客486.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43亿元。

7月28日,市政府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暨宛陵科创城开园仪式举行,着力打造长三角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平台、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平台、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创新发展平台和宣城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示范平台。近日,宛陵科创城成功争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9月30日,宣城至泾县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开工,对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今年底,芜宣机场可实现“建起来、飞起来”的预期目标,倾力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物流中心……

潮平海阔,风劲好扬帆。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宣城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奋力交出“两个更大”高分答卷的决定》,明确了“六个全面”的总体任务和交出六个高分答卷的重点任务。

宣城,高分答卷奋笔书写,融入篇章续写精彩!

宣城日报社 ©版权所有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