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市“七五”普法工作成果丰硕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庆丰 发表时间:12-04 08:49

宣城新闻网讯 12月3日下午,我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了我市近年来尤其是“七五”普法期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我市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线,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建机制、抓重点、求突破、提实效,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五”“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含广德市)8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9个。普法工作连续8年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群众满意率、参与率在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方测评中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把普法责任压在各级主体的“肩膀上”,实现普法工作“大合唱”。2017年底,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发布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将百余部法律法规作为常态化普法指标,项目化推进普法工作。各级人大政协积极发挥立法监督、参政议政作用,采取审议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全面压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市法宣办明确“3.8”“3.15”“6.26”“12.4”等37个重要普法节点,明确市检察院、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45个重点普法单位,明确“机关集中学法月”“扫黑除恶”“法惠三农”等47项重点普法任务。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结合工作职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引领作用。将普法融入到地方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并将历年来的典型案例编撰成“以案释法”系列丛书。市委、市政府将法治建设、法治宣传、依法行政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将法治建设纳入巡察内容,将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述法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将社会公众法治意识纳入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同时,通过严格执行政府机关重大决策程序,坚决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把普法对象握在“手心里”,实现普法对象“全覆盖”。迭代升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法、悟法用法常态化机制。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组织开展“阳历年开年学法、农历年开年考法”的“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不断丰富领导干部学法内容,从最初的宪法、党章、行政法延伸到当下的传染病防治法、个人所得税法等; 不断创新考法形式,从“线下”学升级到“线上”学,再发展为全媒体学法和云端考法。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工作评议制度,每年有计划地评议市本级行政执法单位和授权、委托执法单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先后对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多家单位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开展工作评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市政府领导连续6年出庭应诉,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居全省前列;围绕依法行政主题,创办法制沙龙活动,定期组织市直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学法研法活动。截止目前,我市已举办法制沙龙活动7 期,组织集中考法活动12次,学法考法人员超过14万人次。循序推进青少年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法治副校长标配工程。全市287所大中小学校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法治实践活动被纳入综治考核内容。实施青少年光影普法工程。组织开展优秀法治教案视频评选、我和扬子学法律等主题活动,通过法治动漫、教案视频有效增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趣味性、互动性。实施高校普法志愿者接力工程。先后与华东政法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在实践教学、课题协作、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立法治文化创作基地,定期组织高校普法志愿者参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暑期法治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利用高校资源助推地方法治建设。创新引领法治家庭学法用法工作。围绕“美好生活·与法同行”主题,市县乡村四级依托“守法圆梦”“春风化雨”等六大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以案释法微宣讲749场、律师“一对一”帮扶2925人次、法治问卷调查19.74万人次、发放法治家庭教育读本27.33万份,培育最赞心动法治家庭100户、市级法治家庭标兵户1000户、县级法治家庭示范户10000户。我市的“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先后被全国普法办纳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调研课题,被司法部推荐到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入选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和2020年度安徽省十大“法治事件”。

把普法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实现普法渠道“零距离”。推动“法”“德”融合。法治文化建设被纳入“法治宣城”和“文化强市”建设工作整体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宣法扬德 护民兴城”地域法治文化。设立“金农法治家庭贷”,建立起法治家庭授信档案,先后发放贷款77.5万元,授信金额245万元,让崇法尚德成为现实红利。“普法微积分”制被有效推广,村(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化解邻里纠纷等学法用法活动被记入普法档案,通过积分可以兑换到各类生活用品。做实“护”与“兴”的工作。发动全市16名公证员、130名员额检察官、183名仲裁员、278 名员额法官、526名律师、1288名普法志愿者参与“服务大局 普法先行”“护航民企发展”“法治体检”等主题活动1750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万余份(册)。全市864个村(居)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援助联系点、村(居)法律顾问、农家法律书屋、法律服务微信群“全覆盖”。 595名“法治副书记”,815名“法治带头人”,5867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全市368个“百姓说事点”上,通过“党建+三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写好“宣”与“扬”的文章。全市3665名正科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全部通过宪法线上考试,33万青少年积极参加“宪法晨读”“宪法演讲”活动,宪法宣誓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宪法类法治文艺(文化)作品创作日益繁荣。建成全省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主题小区,举办高规格全市领导干部民法典学习报告会和法治摄影展,创作民法典系列手绘漫画,组织开展“引今据典”有奖问答活动。成立市县两级民法典宣讲团,推动“民法典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居、进企业、进网络”。闻情而动,制作“微传单”、发布“微视频”、开设“微课堂”、畅通“微平台”,有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合法性审查和典型案例的宣传解读工作。今年4月,组织全市百万市民全媒体观看《传染病防治法》线上讲座,新华社、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主流媒体给予集体点赞及宣传推广。

把普法工作做到群众的“眼皮下”,实现普法元素“满视野”。建好“家门口”法治文化阵地,建成宛陵湖法治文化馆、宛陵湖法治文化公园、昭亭路法治文化主题街,形成独具宣城特色的“一山一湖一街”法治文化景观带。在全省率先完成“一县一馆一公园”建设。全市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数量为全省最多),建成农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88个,逐步形成与城乡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相补充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写好“本土化”法治文化作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植入皖南花鼓戏、大鼓、皮影戏等“非遗”项目,精心创作出《醉美桃花潭 悠悠普法情》《看门太守》《驶向春天的法宣号》等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并在全国、全省获奖。以“扬子”“宣爷爷”为主角的《扬子普法记》系列法治动漫,也随着网络媒体、电视广播、车载视频、商场广告走近群众身边,开发出的法治玩偶、手伴等法宣产品也深受群众喜爱。筑好“全方位”法治宣传平台。在搭建传统法治传播体系的同时,依托微信(微博)、村居法律服务微信群等云上普法平台,构建起新兴的“指尖普法”矩阵,宣城司法行政、宛陵普法等微信公众号稳居全省政法系统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前列。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构筑起“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网络有言、户外有势”的立体化普法工作格局,使各个时空层面都有普法的声音、普法的痕迹和普法的影响,推动普法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效”。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