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宁国市霞西镇:“内外兼修”塑样板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11-15 09:53

金秋的皖南层林尽染,行进在宁国市霞西镇的山间道路上,处处可以看到令人欣喜的一幕:蜿蜒前行的乡村公路,连接着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缓缓流淌的河流清澈见底,公路两旁有机蔬菜、特色药材等富民产业生机盎然。钱包鼓了,霞西人也更有精气神了……变化的背后,是三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近年来,霞西镇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强化党建引领保障,突出“产业兴旺、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三个重点,倾力打造乡村振兴“霞西样板”。

铺底色,重焕“小三线”风景

从058县道至霞西镇霞西村,沿途公路行道线用红、黄、蓝三色喷涂构成一道彩虹线,在乡间蜿蜒盘旋,与周围的树木、花朵相映衬,使得村间小道也更为迷人,行进间,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顺着彩虹线行至霞西省级中心村,风光更是美不胜收。清悠的溪水从丹霞桥下流过,孩子们在紫藤漫廊中嬉戏,荷塘、花海待到春日定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走进霞西省级中心村居民区又是另一番美景——墙上绘制着一幅幅六七十年代的真实影像,还原了“小三线”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让你恍若穿越时空,回顾过往。

“过去路上到处是坑坑洼洼,用句老话说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天气不好别说走路,就是骑车也要小心翼翼。”68岁的村民杨家明见证了村子整个面貌的变化。“太快了,谁都没想到村子改变能这么大,村庄越变越美,双休日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提升镇村风貌,是霞西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铺就的“底色”。

“原来村子破旧脏的现象不再有了,以前农村建房没有规划,垃圾乱丢,大大影响了村容村貌。”霞西镇镇长李金润介绍,这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于美丽乡村建设。

自2018年以来,霞西镇立足实际,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三线四边”整治等工作,以“合理整治村庄、优化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霞西镇霞西中心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村庄整治、线杆梳理、污水处理、水系改造、道路建设、节点打造、体育文化广场建设在内的七项重点建设内容,细分26项建设任务,总投资600余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还充分依托霞西村‘小三线’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抓好建设布局,不搞大拆大建,着力提升以‘小三线’为中心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李金润介绍,曾经的霞西是“三线”建设时期联合机械厂所在地,故而依托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霞西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霞西村“小三线”企业遗留厂房进行保护性修缮,对村庄道路、河道、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还开发出以“小三线”为蓝本的526历史街,使其成为特色美丽乡村的新亮点。

泼重墨,聚力发展新型农业

10月下旬,霞西镇虹龙村木红家庭农场的生产大棚里,密密麻麻的香菇撑着褐色的“小伞”,长势格外喜人,眼下正是香菇销售旺季,农场负责人、党员杨磊一大早就来到他的香菇大棚,耐心指导在这里从业的脱贫户金友国采摘香菇。

自从2015年返乡创业以来,杨磊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吸纳村民就业,流转了10余亩荒地,带领附近村民进行香菇种植。“不需要出门就能实现就业,这多好啊!我在农场专门从事香菇采摘,一年也有几万元左右。”52岁的金友国一边熟练地摘下成熟的香菇,一边有序地投放到货筐里。杨磊告诉记者,目前他的香菇产品供不应求,虽然整天忙得直不起腰,但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镇里经常手把手地给予指导,把技术服务送到家门口,非常贴心!”东湖家庭农场负责人杨成告诉记者,在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自家的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这块金字招牌让自己发展产业更有底气。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聚力产业发展,是霞西镇这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上的着墨重点。在霞西镇,像杨磊、杨成一样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村民不在少数。随着乡村振兴号角全面吹响,该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扎实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放心农业、特色农业。“过去我们镇不少村‘抛荒地’现象特别严重,从2018年开始,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大力开展农村‘抛荒地’整治,引进种粮大户,对不愿复耕的农户引导其流转耕地。”李金润介绍,通过整治抛荒耕地变废为宝,盘活了300余亩土地。

如今,通过积极引导各村压实发展集体经济责任,霞西镇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30万元,6个村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不仅实施农村土地流转1300亩,还建立800亩耕地土壤改良示范基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产业发展前景好,村民干劲自然足,很多村民每年纯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2021年霞西镇新增紫米、香米特色稻谷种植450亩,新增香榧种植3000亩、设施蔬菜380亩,覆盆子、三叶青、黄精等一批高效中草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当下我们还积极创新探索立体种养模式,希望能进一步夯实我镇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谈及下一步产业发展,李金润信心满满。

细描摹,党小组激活基层治理

“以前一进入用水高峰期,我们村民组的水量就很小,多亏了党小组及时拿出了解决办法,让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难了。”家住石柱村辉坑村民组的王明贵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

“我们村党员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同样也是乡村基层治理的民情收集人。”霞西村党总支书记严冬才告诉记者,临近中午,霞西村第五党小组的党员们又聚在党员活动室,把近期收集到的村民意见进行汇总。党员林径反映茅草坞组村民要求在沿河两岸增加洗衣点,这一意见迅速得到村“两委”反馈。

不仅是石柱村、霞西村,有问题找党小组,如今在霞西镇村民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霞西镇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人,只有充分调动党员和村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乡村振兴才有可能。”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需要工笔画般地细细描摹。李金润告诉记者,霞西镇不断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向村组延伸,目前已建成较为完备的镇、村、组三级民主协商体系,并制定出台《霞西镇党小组协商议事制度》,将协商议事平台进一步向党小组延伸,充分发挥党员协商议事作用,开展民主协商会议120余次,成功化解诸多矛盾,有效推动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与此同时,霞西镇还积极推进“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健全“1311N”组织体系,做到五项工作同步推进、五个维度同步落实。全力构建党建+“三治”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

良好的基层治理也更加有效地助推了霞西的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对待环境的态度、思想也转变了,现在村民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干群关系日趋和谐。”

李金润介绍,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认真贯彻宣城市第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宁国市委“1366”总体思路,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入开展农村“三大革命”,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庄整治、产业布局等因素,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好山好水好霞西。如今,在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一个“山清水秀生态美,产业兴旺农家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在皖南山水间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