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党旗引领风帆劲 砥砺前行谱新篇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7-05 09:13

党的十九大以来,宣城市改革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全市新动能加速汇聚、新优势加速形成,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蹄疾步稳、成效显著。紧跟新时代的铿锵步伐,宣城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实现新提升,在服务大局中坚定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攻坚克难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宣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厚植“两个维护”思想根基

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全市组织部门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好用活“五色相宣”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持续办好“敬亭大讲坛”,采取中心组带学、促学,支部定期学、规范学,专题培训集中学、深入学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仅2020年,全市就举办各类专题班、轮训班215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余人次。

精心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有关工作,认真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评选表彰全市“两优一先”,广泛组织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充分挖掘运用新四军精神、红色家书、家风家训等宣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扛起“双重责任”,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厚植人民情怀,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强基固本 建强高标准规范化基层党组织

压紧压实基层党建责任。每年制发全市基层党建“三个清单”,实行党建和发展“双百分制”考核,建立市级领导党建联系乡镇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实现市县乡党委领导联系指导下一级党建工作全覆盖。制定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适岗性综合分析研判办法》《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扎实开展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推动党建责任落实严起来、落到底。

2017年以来,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倒排,先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个,巩固拓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特别是紧盯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短板,加快推进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众创空间、各类园区、行业协会等区域党的组织覆盖,推深做实“群团扎根、党建提升”行动,2020年全市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较上年提高7.8%、14.3%。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认真谋划开展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组织开展“支部书记进党校”集中轮训和基层党员“进党校上党课强党性”培训工作,2019年以来,先后培训党员7.2万余人次。

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面前,坚持把堡垒建在火线、将干部派到一线,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靠前、担当作为,涌现出李夏、甘磊、章建军等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彰显了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力、行动力、战斗力。脱贫攻坚中,先后选派238个工作队、700余名干部驻村工作,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疫情防控中,成立临时党支部137个,设立党员责任区、责任岗4455个,派驻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1959个,组织党员干部自愿捐款1760万元,15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选优育强 建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第一位。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硬杠杠”,出台宣城市《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结合换届考察、干部日常考察、综合考核等工作开展正反向测评,考准察实干部政治表现,持续完善政治素质档案,严格政治把关。建立健全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政治体检和党性分析等制度,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加强干部政治历练、训练,会同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开展干部政治监督谈话,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着力锻造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以鲜明导向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激发干事创业状态。

坚持事业为上选人用人。建立市领导包保联系县乡换届工作和观摩联系点制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从严落实“十严禁”纪律要求,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突出实干实效、有为有位,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向下延伸工作“探头”,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2020年,市委组织部在全省率先出台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实施办法,对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表现突出的43名干部予以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

坚持素质为基强化培养锻炼。2017年以来,全市培训干部4.7万余人次。拓宽实践培养路径,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培养,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四苗”工程和“708090”计划,持续推进干部内培、外派、上挂、下沉“四个一批”计划,先后选派2100余名干部到沪苏浙先发地区、基层一线,特别是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等艰苦复杂环境摔打磨练,打牢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基础。

坚持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制定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7条”,认真落实容错纠错、诬告澄清、问责追责、表彰奖励、关心关爱“五个强化”措施,积极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设立关爱帮扶干部专项基金。深入贯彻落实《干部考核条例》,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经常性、立体化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精准引培 建设高质量一体化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精准引培机制。出台引才聚才“1+6”制度体系,持续抓好宣城市人才“30条”“宛陵英才支持计划”的贯彻落实。出台人才分类评价、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建立健全人才针对性引进、订单式培养和动态化储备长效机制。持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建立完善“宛陵优才卡”制度,创新推出“打包一件事”办理机制,对特殊人才实施“一对一”跟进服务,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人才改革的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招引落户高层次人才团队70个,引进各类高端人才240余人,培育国务院、省政府特贴专家78人,省“特支计划”22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9个。

做实人才精准引培措施。聚焦工业强市、转型升级,匹配企业需求和人才诉求,分类编制人才目录、制定引才计划,将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深度融合,在招商驻点设立“人才工作站”,积极推行项目引才、团队引才、以才引才,通过“百家企业沪苏浙行”、招才引智专题推介等形式,积极招引产业人才、经管人才、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采取市县联动引、县市区自主引、部门单独引等方式,引进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人才成长“青云计划”,抓实人才分类培育、分类实践项目,构建相互衔接、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举办企业人才研修班、创新创业大赛和技工技能竞赛,着力实现人才总量、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32万余人,较2016年增加了10万人。

创新人才精准引培载体。深化与沪苏浙人才交流和政策接轨,签署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深化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与松江、嘉兴等24个城市联合发布倡议书,共同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加强与省内外重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联姻”,推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共建硕博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精心组织开展“汇智聚才·赋能发展”系列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企业家论坛、校地校企合作对接会、重点企业人才引进洽谈会和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员大会暨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编制《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联合发布来自沪苏浙皖等12个省市和澳大利亚等39家企业、高校103个岗位400余项人才需求。与省内外28所知名高校联合成立“宣城校地合作联盟”,建成启用“宣城-高校人才创新资源网上对接平台”,发布44家企业45个技术需求、12所高校777个科技创新成果,全市66家重点企业在洽谈会上提供人才需求岗位1430个,活动现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洽谈达1169人次,达成意向403人。(宣组研)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