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写在第十—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之际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10-19 09:39

诗山宛水溢芬芳

——写在第十—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之际

风光好——

文旅资源优势显 基础配套渐完善

群山叠嶂,云雾缭绕。江水逶迤,碧波荡漾……

千百年来,被山水环抱着的宣城如一幅飘逸灵动的画,似一首清新雅致的诗,景意幽深,气韵悠远。

这里“自古诗人地”,李白、韩愈曾在此踏歌赋诗,范晔、谢朓曾在此寓居理政;

这里是“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纸、宣笔、宣砚、徽墨带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查济、黄田、朱旺等皖南古村落,栖息于此,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里有敬亭山、太极洞、桃花潭、皖南“川藏线”等一批赏不够的美景,携手并肩,一程山水一程歌……

宣城是文旅资源大市。

全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1家,数量位居全省第四,另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家,国家森林公园5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家,国家水利风景区4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

文化“家底”更是殷实。

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现存古村落、古民居1200余处,数量位居全省第二。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宣纸制作技艺是我省唯一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坐拥丰厚的文旅资源,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化文旅融合,推进长三角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今年1-9月,我市接待游客3319.22万人次,同比增长51.89%;旅游收入290.87亿元,同比增长58.30%。

10月12日上午,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市委书记李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为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走好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新路增添强劲动能。

这是全新的出发,也是崭新的起点。

会上,《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基地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旅游新高地构筑、乡村赋能、能级提升、消费提标、品牌塑造、公共服务升级”六大行动拉开帷幕。

交旅勃兴尽斑斓。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目前全市45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有42家实现三级以上公路或双车道公路通达。全市累计新建改建旅游标识牌869块,基本实现高速、国省干道及县乡公路全覆盖。

把视线聚焦到县市区:泾县率先启动安徽省第一条美丽公路建设,郎溪县现已建成美丽公路12条,广德市积极打造“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全市旅游交通环境不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不断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县级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全面建成,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正在推进,“市-县-景区”三级旅游集散体系基本形成。


风貌新——

廊道建设势如虹 融合发展势正盛

这是一条险峻秀奇的江南天路,也是一条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廊。

它东起宁国市青龙乡,西至泾县琴溪镇,北至宣城市区,南到旌德县蔡家桥镇,其最神秘精华路段长120公里,有318川藏线之险峻,又独具皖南山水之幽美。

这就是“宣纸上的山水画卷”里一抹神韵——皖南“川藏线”。

我市坚持以旅游廊道建设为抓手,促进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大力推进皖南“川藏线”建设,牵头编制了《宣城市皖南“川藏线”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实施了《皖南“川藏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逾10亿元,新增道路146.08公里,改造道路273.44公里,完成了皖南“川藏线”(泾县段)夜景亮化提升改造工程,皖南“川藏线”“一主两辅七循环”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期间,我市以皖南“川藏线”为重点,启动实施交通强国皖南交旅融合示范工程,编制《宣城市皖南“川藏线”品质提升及品牌推广策划》,不断提升皖南“川藏线”品牌影响力。

山鸣谷应,风生水起。

首届华东全域自驾游峰会在宁国市召开,皖南“川藏线”先后荣获“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全省十条自驾精品线路”称号,2022年“挑战川藏线 畅游大皖南”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皖南“川藏线”被评为我省首批“省级旅游风景道”(全省共8个)。此外,皖浙天路、皖南唐古拉等一批自驾廊道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廊道建设,有效地整合了沿线乡村文旅资源,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市始终坚持以产业融合为主线,坚持“+旅游”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农村相关产业和资源旅游化利用,积极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

“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初具雏形。郎溪巨大怪兽农场、广德箐箐庄园等景区愈发火爆;

“非遗+旅游”发展模式深受欢迎。宣纸文化园、宣酒文化园、宣砚文化园、绩溪胡开文徽墨研学基地、畲族文化园等成为全国各地学子来此研学的首选;

“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特色鲜明。郎溪妙泉村、宁国西村、绩溪尚村、旌德路西村等美丽乡村集中“出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休闲赏游,享受乡村慢生活;

中国文房,诗意宣城。

大自然赋予了它一片秀美山川:云蒸霞蔚的敬亭山,烟波袅袅的桃花潭、重峦叠嶂的石佛山、碧水悠悠的青龙湖……

各种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流光溢彩,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给这张“宣纸上的山水画卷”增添了无穷魅力。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

伴随着发展的脚步,宣城的文化旅游从悠悠岁月中款款走来:在发展中起步、探索中前行、调整中提升,如今已然实现华丽转身、精彩嬗变。

看宣城,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康养+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兴起。宣州区制定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广德笄山竹海被评为我省首批“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宣州区山屿海亲心谷、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泾县国家养老皖南示范基地、绩溪上河徽院、旌德冰雪文旅城入选我省首批长三角职工疗休养基地。

山水徽韵,江南烟雨,古村落是宣城独特的文化符号。一座座古村赓续了千年文脉,留下乡愁记忆。

我市积极推动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推动“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宣州区水东古镇,泾县査济、黄田、桃花潭,绩溪县龙川、仁里、紫园,旌德县江村、朱旺等古村落、古民居已经实现景区化,景村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了古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如今,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市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风帆劲——

乡村旅游再提质 城市品牌高歌行

擘画文旅融合新蓝图,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我市坚持以系列创建为抓手,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产品服务提质升级。

在市域层面,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通过全域旅游“四级联建”,推动县-镇-村-点四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现已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特色旅游名镇8个,特色旅游名村13个,休闲旅游示范点33个,省特色美食村5个。

在乡村层面,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创建提升和业态创新,现已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高星级农家乐近200家,旅游民宿151家。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8家农家乐、16家精品民宿、1个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入选安徽文旅系列品牌。

通过系列创建,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树立了标杆,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路风景连山水,文旅融合入画卷。

文旅产业强起来!大力推进农产品、林产品、工艺品旅游商品化,持续开展旅游商品“五进”活动,全市33家非遗企业入驻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我市旅游商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1个、银奖1个;省级大赛金奖1个、银奖3个。

节庆营销热起来!持续举办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全球少年书画艺术大会、长三角非遗节等节庆活动,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安苗节”“山核桃节”“灵芝节”“梅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提升宣城文化旅游区域影响力;加强新媒体营销推广,借助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乡村文旅产品线路推广,结合不同季节,推出特色线路。

城市品牌响起来!突出“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城市品牌,积极推进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一地六县、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区域文化旅游交流。

为推动文旅发展“思路”转化为增收致富“出路”,让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我市启动打造“双微”改造示范村,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坚持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水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

迈向新征程,抢抓新机遇,抢跑新赛道。

我市将全面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为己任,锚定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基地”的总体目标,奋力将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发新高地、康养旅游样板地、研学旅行示范地,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7年全面跻身全省旅游第一方阵,让这张“宣纸上的山水画卷”再添新彩。

大道其光,步履铿锵。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巨轮已鸣笛起航!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