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造优质教育 筑牢小康之基
来源:安徽新闻网 作者:陈婉婉 发表时间:07-16 15:46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面性的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这一时期,我省教育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扩大普及、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就显著,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教育的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城乡教育迈向一体化发展

走 进来安县汊河镇初级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矗立在绿树丛中,塑胶操场上篮球架、乒乓球桌等运动设备一应俱全。“搬到新校区以后,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 的家长选择让孩子留在汊河读书。”该校校长孙殿兵介绍说。早些年,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简陋的水泥操场因年久失修,出现很多坑坑洼洼,一场雨过后,操场上 到处都是积水。因为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城里学校差距比较大,很多当地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最少的时候,学校只剩下300多个孩子,而家长们也负担 着异地陪读的额外开支。

为 了满足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2011年,汊河镇初级中学新校区正式立项招标。2014年,师生们整体搬入新校区。2016年以后,乘着县域内城 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东风,学校又陆续配备了“班班通”电子教学设备、智慧课堂、图书室、理化实验室、心语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空调等。目前,学 校已经实现了教室网络全覆盖,一些城里学校的优质课也能通过网络覆盖到该校,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可以同上一节课。办学条件好了,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现在的学校不仅校园建设得漂亮,老师教得也好,孩子住校由老师管着,我们出门务工也放心了。”八年级学生陈洁的父亲对记者说。如今,该校在校人数已经回 升到593人。

近 年来,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我省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分别落实,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发展。截至2020年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4.9%、普惠园覆盖率达85.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3%,超额完成“985”目标。“十三五”期间统筹各类项目资金 184.73亿元,着力改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乡镇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所辖县(市、区)提前三年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国家认定,在全国居第9位、中部地区第1位。有序扩大城镇教育资源,截至2020年底全省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大班额降至0.86%,提前1 年完成目标任务。

源源不断提供多层次人才

7月初的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并没有因为暑假的到来而沉寂,在学校的实训室内,各种实操训练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在该校博清焊接机器人学院实训中心内,记者看到几台机器人正在进行自动焊接操作,学生和技术指导人员在一旁认真观察分析。

教 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教育水平的提升极大丰富了人才供给质量和数量。近年来,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育人环境等多方面,我省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成果斐然。自今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以来,我省选手斩获大奖的喜讯不断传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选手刘婷婷、吴君、任孟雪勇夺关务技 能竞赛项目第一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选手徐乐乐在高职组珠宝玉石鉴定赛项目中,拿下全国第二名……据介绍,在此项大赛中,我省高职院校获得的奖牌 数已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3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随着各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更 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从江淮大地上的职业院校中走出来,创造美好生活。

接 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类人才走出校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撑。今年3月,省教育厅发布《2020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报告》,全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34.78万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2.62%,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超过67%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其中制造业、教 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直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专业成为就业热门。

“十三五”期间,我省共培养高校毕业生169.67万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9%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约11个百分点,实现留皖毕业生总量和比例双提升。

强力推动科技创新

今 年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证明了广 域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条件已初步成熟,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近年来,中国科大科研团队勇攀空间量子信 息科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令全球瞩目的成果。

教 育大步发展,培养造就了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和水平领先的科技成果。中国科大主导或参与的“墨子号”“悟空号”发射成功;安徽大学聚焦安 全领域“卡脖子”难题,独立自主研发成功系列特种高灵敏传感装备,12种装备列装并产品化……背后是我省对高校研发的高投入。仅去年一年,全省高校研发投 入就达80.1亿元,同比增长87.6%;签订技术转让合同614项,同比增长51.23%,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 省教育厅数据显示,全省高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9个、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科技成果 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个。对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20所高校建立3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10所高校建立12个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在17所高 校建设50个创新团队。我省还引导和支持高校深度融入“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5所省属高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10所省属高校与人工 智能研究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协同实施15个科研项目。

【责任编辑:靳琼靓】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