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传延迟退休纳政府议事日程 养老金供给压力加剧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8-08 02:54

  近日人社部表示,对 “延迟退休”问题,对不同群体将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循序渐进方式推进

  【本周聚焦】延迟退休如何“小步慢走”?

  编者按

  7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对于公众关注的 “延迟退休”问题,要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推进。

  这是否意味着延迟退休已正式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如何差别化对待不同人群,如何平稳有效进行“小步慢走”,如何处理好养老、就业与老年人口红利之间的关系,养老保障体系应如何完善顶层设计?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需要面临的现实命题。

  今年6月,人社部相关负责人首次明确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已成“趋势”,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此言一出,旋即引发社会广泛议论。随后,6月27日,国务院通过由人社部、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社保基金会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被纳入其中。延迟退休正式提上日程,对于延迟退休的争议被推向深入。

  7月26日,人社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回应各界对于延迟退休的争议,提出了“小步慢走”思路,并且拟针对不同群体诉求采取“差别化”策略对待。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

  相较于此前对于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关注,此次延迟退休引发的议论和争议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显然是相关各方没有预料到的。

  就在人社部上周最新表态之前,有多家媒体和机构的调查显示,至少七成网民反对延迟退休至65岁。还有媒体和网民将争议点直接聚焦于养老金是否存在巨大“亏空”这一问题上。不少人质疑延迟退休仅仅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亏空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并且对加剧就业压力,增加个人缴存负担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此,知名社会保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延迟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我国当前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现状和养老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

  资料显示,我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源于1951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规定,男职工退休年龄为 60周岁,女职工为50 周岁。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把女干部退休年龄提高到55 周岁。197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规定,男工人退休年龄年满60 周岁,女工人年满50 周岁,女干部年满 55周岁。

  按专家说法,如今沿用过去的退休制度已不合时宜。因为数据显示,“十二五”末,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将达75岁,2050年将达到85岁。在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同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持续延长。目前国民人均受教育9年以上,预计到2050年达到17年左右,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郑功成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渐延长退休年龄,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会持续缩短,将造成日益巨大的人力资源投资浪费。

  赡养负担过重与养老金供不应求?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情况将日益严重。截至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78亿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公开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26%增加到16%;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到 2035年,中国 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态势加剧的同时,我国有效劳动力数量在急剧减少。有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人减少到2050年的8.7亿人,其中减少的拐点将发生在2015年,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人。届时,我国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状况即将显现。

  与此同时,子女一代赡养负担过重问题显现。

  2011年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其中称,到2035年中国将出现 2名纳税人供养 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如果一直延续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一定会使子代无力承担起赡养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重任。

  而对于我国养老金的忧虑正在加剧。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养老金供不应求的压力。

  在需求方面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在供给方面主要是覆盖率与缴纳率不高以及退休年龄过低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