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好人宣城 | 父子接力30余载,只为讲好红色故事!
来源:宣城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12-26 15:11

“这尊马克思银像高15.5厘米、重250克,为纯银铸造底座正中铸有“卡尔·马克思”俄文,下有“第六号,莫斯科铸造”字样,是全国唯一一尊马克思银像。”“当时敌人一次次上门盘查搜索,梅家没有一个人透露银像的下落,为保护银像,他们仍然守口如瓶,拼死守护。”

正在讲解的人,是在革命年代,为守护这尊珍贵的马克思银像而先后牺牲的梅大栋、梅大梁后人梅旌俊。

父子接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从梅旌俊爷爷那一辈开始,就一直是梅大梁烈士故居的义务讲解员,到梅旌俊这一辈,已经是第三代了。父亲梅春平从小就知道作为烈士后人,应该义不容辞地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烈士故事,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信仰。长大后的梅春平,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数十载,从教生涯,为他积累了不少讲解经验。退休后的他,富有感染力的“沉浸式”讲解,总能引起游客的兴趣。到现在,梅春平的义务讲解员已经干了整整30年了。

梅旌俊是梅春平的儿子,今年40岁,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们经常讲梅大栋、梅大梁的革命故事。2015年,旌德县版书镇对破损的梅大梁故居进行修缮,并将梅大栋、梅大梁生前用过的笔记本、书包等物品进行了展列。2021年7月皖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建成并开放,越来越多的学校、机关单位前往龙川开展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由于父亲梅春平年龄较大,精力跟不上,于是,远在合肥工作的儿子梅旌俊,辞掉工作子承父业,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2年多来,他开展义务讲解活动268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352小时,累计服务群众6000余人。

同村很多同龄人都不能理解,大城市上班的工资比村里的工资高多了,用梅旌俊的话来说,“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钱,虽然自己的收入降低,梅大栋、梅大梁是我的曾祖父,当时他们为了革命为了信仰,甚至流血牺牲,就是为了今后我们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把这段红色历史传承下去。”

整理资料,红色历史世世铭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龙川,梅旌俊渐渐发现很多人对龙川革命事迹知之甚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阵地,如果有完整统一的讲解词,就能清楚地阐述、再现当年的历史,让更多人了解红色龙川。历史事迹必须经过求实考证,不能信口开河。梅旌俊把这个情况告诉父亲梅春平,父子二人立即着手查询收集各种资料。可由于当时执行的都是秘密任务,资料上记载的革命事迹都各不相同。他们仔细对比,多次走访村里老人,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一次一次地走访,一点一滴地积累,终于梳理出了一套完整的讲解资料。

红色讲解员就是红色故事的讲述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父子二人始终把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作为一种使命、一种担当,在每一次的讲述中他用最真挚的感情,点燃大家心中的精神火炬,让红色文化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他希望通过自己对革命先烈事迹的宣传,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

勇担责任,红色故事绵绵传播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解工作看似普通平凡却并不简单。自从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为了将革命先烈的故事讲好,梅旌俊狠下功夫,将学习变成日常,研读讲稿。好的讲解技巧也是关键,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去馆内学习试讲,在一次一次的实践中,梅旌俊不断突破自己,讲解也变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好学和不懈努力,让他更快更好地进入了角色,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任务。

每次假期,纪念馆开门迎客不打烊,梅旌俊的志愿脚步也不停歇。一连几日,他都准时出现在纪念馆门口,迎接前来参观的游客。在这里,每年接待参观者高达2000余人。他见过很多参观者,有满头银发的老者,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也有胸前飘着红领巾的青少年学生。一段红色故事,既是一个生动的学习教材,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不论何时,梅旌俊总会亲自到场给大家讲述先烈们的红色故事,带领大家感受先烈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说英雄事迹常讲常新,在每一次的讲解过程中,梅旌俊也获得新的感悟。

梅旌俊说:“虽然假期没有休息,但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大家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从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要做讲述者、唤醒者、传承者,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不忘初心向前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等有一天,我老了跑不动了,希望我的孩子、孙子能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继续守护好龙川,讲好龙川故事,让后人都知道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梅旌俊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