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三角“千亿县”再扩容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作者: 发表时间:03-09 14:39

安徽“破零”,江苏“添丁”!长三角“千亿县”再扩容

有着“县域经济天花板”之称的长三角,2021年迎来新晋“黑马”。

近日,“千亿县”再次成为长三角热词。据统计,2021年,江苏新增1个“千亿县”,总数达17个;浙江“千亿县”9个,与上年持平;安徽则诞生了首个“千亿县”——合肥市肥西县。

安徽首现“千亿县”

长三角地区是县域经济发展高地,2021年,安徽也迎来了首个“千亿县”。

数据显示,肥西县以1018.7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千亿县”,13.7%的增速在长三角所有县域增速中排名第一。具体来看,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434.2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517.5亿元,增长12.9%,主要经济指标彰显了肥西县域经济的旺盛活力。

“古有郡县治、天下安的道理,今天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更具有时代意义。”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长三角是‘弱市强县’,经济规模超过成都、武汉的市不多,但县域经济强。”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吴福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县域经济普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是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目的地。”

安徽“破零”,江苏则是“添丁”。

2021年,江苏的“千亿县”俱乐部还迎来新成员——泰州兴化市官宣2021年GDP为1020.9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作为经济强省,江苏全省所有城市均全部入围“中国百强城市”榜单。以昆山为代表的制造业强市(县)多年来稳坐县域经济头把交椅,江阴、张家港、常熟、宜兴、太仓等地皆领跑。此外,南通下辖多座县市紧追其后,如皋、启东、海安、如东共同组成南通的“战舰编队”,经济总量也在伯仲之间。而在兴化之后,还有GDP超990亿元的东台,以及登上900亿元台阶的沛县、仪征、高邮等地,均是江苏“千亿县”后备力量。

浙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2021年,浙江省除去市辖区,共有9座县市生产总值破千亿。其中,慈溪市仍然高居榜首,2021年实现GDP总量为2379.17亿元,是浙江省唯一一个GDP超2000亿的县(市);义乌继续稳居第二,与其他各县拉开一定的距离;海宁、桐乡增势明显,海宁2021年GDP总量达1196.3亿元,成功反超瑞安,桐乡也以1141.69亿元的成绩紧追瑞安。

“经济规模跃上千亿后,意味着经济韧性和势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内生增长动力也将进一步被激活。”吴福象指出。

在胡小武看来,县域经济总量达到千亿规模之后,会逐级累积更强的内生发展动能。

“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转型升级、规上企业的数量增长和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县域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等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这是县域内生增长动力的核心。”胡小武表示,强县经济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千亿县”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当可观。

根据上海社科院“长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课题组日前发布的最吸引青年、人才的长三角地级市,前十名分别为: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绍兴、嘉兴和常州。此外,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余杭区、江苏省张家港市、浙江省富阳区等也在长三角208个县级行政区域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吸引青年、人才的区市县。

未来该如何发展?

2021年,千亿俱乐部持续扩容,长三角地区总数由25个增至27个。不难看出,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孕育“千亿县”的沃土,长三角区域更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头部区。

为什么长三角的“县域经济”发展得这么好?

吴福象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很多县一方面率先实现乡镇企业改组上市,激发了经济活力和潜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大量聘请上海“星期天”工程师,获得了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

“此外,长三角沿沪宁县的交通非常便利,人文素养良好,搭乘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便车,广泛吸引外商投资。”吴福象进一步表示,相对而言,浙江以义乌小商品城和温州商人为代表,还充分发挥了家庭手工业优势,一方面向国内外输出物美价廉的小商品,另一方面广泛对外投资建厂,县域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强县,长三角的强区也日益受到关注。

胡小武指出,强县之外,强区更有先发性功能。

“”长三角城市群具有发达的市域经济。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发达城市,区级经济发展同样十分强劲,3000亿、2000亿的强区越来越多,1000亿区数量更多。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普遍较快发展的长三角城市群,强区经济将同样成为“关键战场”,特别是南京、合肥、杭州、宁波、无锡、常州等城市,强区将成为“主占场”。

“简而言之,县少、区多的市域经济体中,强区更是重要选择,如南京全域都是区级设置,强区是必然选择。”胡小武说,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大城市多,强区经济会更为明显。

“很多强区本身产业发展底子厚、潜力足,加上依托地级甚至是副省级以上城市各类产业孵化平台和园区载体,在不远的将来也会跻身‘千亿俱乐部’。”吴福象说。

记者 潘洁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