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融合“一家亲” “跟班”干部沪苏浙归来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作者: 发表时间:01-06 10:47

一线调查:融合“一家亲”“跟班”干部沪苏浙归来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开展干部互派挂职。截至2022年11月底,安徽省选派了1208名干部到沪苏浙开发园区、重点企业跟班学习。一年来,“沉浸式”学习的跟班干部如何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归来谋创新,我们的调查就从一个个项目破题开始。

南京浦口向西北约30公里,是一河之隔的滁州市南谯区。作为好邻居好伙伴,南谯与浦口跨省合作孵化了飞利浦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这个百亿元大项目2022年3月份开工,12月投产,比原先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个月前,他们还在一直担心生产建设用电接入的速度能不能跟得上。

滁州飞利浦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 生产负责人 马强:从以往的经验来讲,用电跟施工建设同步进行的话,我们的整个招投标采购以及现场的安装,估计这个会时间比较久。

企业“等不起”,服务“慢不得”。在南京发改委挂职学习归来的滁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樊红兵快速破题。

滁州市发改委 副主任 樊红兵:南京市就提出了这个企业“开门接电”,结合我们滁州的实际,我们提出了这个“三零”服务,就是零上门、零审批和零投资。

电网规划与项目规划同步实施,对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配电网,提前建到企业家门口,实现“企业等电”向“电等企业”转变。这项结合滁州实际的“三零”服务,至少为企业缩短了3个月的建设周期。

滁州飞利浦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 生产负责人 马强:政府通过“三零”服务(政策)(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爬坡过程,争取在未来的3到5年之内 完成我们500万(台)空调产能的一个生产目标。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滁州发展的信心。

现在,“三零”服务已经作为“教科书”在滁州全市推广。

滁州市发改委 副主任 樊红兵:我在南京市跟班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很多。南京的许多做法比如拿地即开工、合伙人制度、定期发布机会清单等等,对于滁州招商引资和推动项目建设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们要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既当“好邻居”,又当“好队友”。

借鉴“长三角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投身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等经济发展一线。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即将上马急需资金,可企业运营初期,外部担保少,抵押物少,融资困难。如何打破传统依赖抵押担保的融资模式?一直跟进项目的基地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王程俊从在江苏宜兴跟班学习取回的“真经”里拿出了解决办法。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 党工委委员 王程俊:我们由园区出面给你们进行担保,通过我们平台公司和一些发达地区的这些基金组合,来形成一个支持园区产业发展的基金,来支持你们的二期、三期的发展。

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辉:我们是非常满意的,很迅速地靠前来帮我们来服务。我经常跟我们企业说,我们园区有的时候不像一个领导,像贴身的管家一样帮我们解决问题。

不仅把真经取回来,还要把资金引进来,企业要什么?我们有什么、缺什么?2022年,淮北市有近100名干部和王程俊一样,前往沪苏浙跟班学习工作新思路,开展“双招双引”行动。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 党工委委员 王程俊:到沪苏浙的挂职锻炼、跟班学习,让我们看清了差距,找到了不足。由过去的简单只靠朋友招商、关系招商、点招商,转向以面招商、产业链招商和我们的基金招商、资本招商。从上门求教的主动、到常来常往的互动、再到同频共振的联动。

思想新,生黄金。沪苏浙思路为什么强?成绩为什么优?在安徽,一批批的跟班干部通过把“真经”取回来、“问题”找明白,在实践中把“本领”练出来、“担子”挑起来。

淮南市投资促进局 副局长 盛筠(赴上海市闵行区跟班学习):闵行作为经济发展的高地,招商引资,项目为王。好项目就像“好姑娘”一样,一家有女百家求。那我们通过产业链的梳理、产业图谱的分析,知道我们有什么?要什么?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项目落地方案。

宿州市经信局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 卢继文(赴浙江省杭州市跟班学习):通过跟班学习,我“开了眼”、更是“铆了劲”。我们将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用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跑出服务加速度。

亳州高新区长三角招商局 局长 梅春水(赴上海市奉贤区跟班学习):把学习成果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来,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以奋进之心助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副主任 戴兵(赴浙江省宁波市跟班学习):善于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并且在原则范围内灵活执行。多一些创与闯的锐气。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在日常工作中大胆尝试,想企业之所想,像企业一样想。

赴沪苏浙学习的干部,带着一份“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上门求学,学“活”的思维、“实”的作风、“干”的方法。对标“优等生”当好“上进生”,呼唤引进更多先进理念,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让一条条“沪苏浙” 经验,转化为一条条“安徽做法”。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