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三角合力撑起创新脊梁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发表时间:11-30 10:24

2019年初,记者第一次到合肥采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到了一家名叫本源量子的企业。当时,这家企业刚刚发布了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有些粗糙的原型机模型,工程师给记者科普量子计算相关知识,记者听得云里雾里,满脑子都是对合肥的“刻板印象”——合肥曾经拿得出手的“科技产品”,还只是电视机、冰箱等产品。

一年多后,记者再次见到这家企业,是在一场集中展示合肥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的展览上。本源量子已经推出国内首个工程化的量子计算机,而且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国产自主研发。

长三角向来是科技创新的热土。作为一片热土,就要热点不断、热度不减。要让这片区域本身成为一个热源,保持足够的内能和活力,大科学装置的共建共享不可或缺。近年来,以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为依托,长三角正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大科学装置”升级和联合建设,成效显著。

这几年,记者多次到合肥科学岛采访,近距离目睹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中文名“东方超环”)等多个大科学装置,现场体验着实震撼。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大科学装置背后整条产业链的密切配合。比如,围绕EAST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科学岛在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立了一个全链条聚变产业基地。在很多组装车间,都放置有展示各种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信息的卡片,记者仔细观察,产地一栏几乎包括了长三角大大小小的制造业企业。

长三角合力撑起创新脊梁,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遍地开花。比如,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落地,助力长三角物联网领域中试设备互补共享,实现中试资源开放共享。此外,大科学设施群建设有序推进,已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个,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二期)超强超短激光10帕瓦用户装置建成,江苏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首套试验台位顺利点火,浙江“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度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加快建设,安徽“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和“合肥先进光源”正式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与此同时,为助推科技要素自由流动,各项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层出不穷。2021年,由上海联合苏浙皖三省相关机构共建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进一步联合建立攻关机制,打破产学研壁垒。同年,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组建成立,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实施机制,不断推动实现平台共建、服务共享、数据共用、政策共通。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