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辐射全国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表时间:12-05 10:2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我们要从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出发,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和思考,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协同发展,努力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以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重大战略协同联动

构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不但要做好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更要做好“大蓝图”下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联动合作、协同发展,开创区域板块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共荣共生的联动发展格局。

一域之内,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正深入推进。基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发起的“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研究”(以下简称“联动指数研究”)可以发现,各城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同上海加强联动与合作正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在与上海区域联动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长三角区域的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南通、无锡、嘉兴占了七席。无论是从市场、社会还是政府合作层面,长三角各城市与上海合作联动的内在需求均较为强烈。根据相关交互搜索指数以及地方政府主要规划和政策文件提及“上海”的频次,长三角城市平均值为14.5,显著超过所有样本城市的平均值5.3。交通方面,长三角区域“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范围大幅扩大,已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要资源配置节点向外辐射的较为密集的一体化高铁网络。基于各类流量数据分析还可以发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从产业关联来看,对于上市公司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异地并购以及异地供应商分布等指标,长三角城市也分别占到了整体的38.86%、34.05%、41.48%。从协同创新来看,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的专利合作申请和专利转移数量更是占到了所有样本城市的43.56%和43.20%。

放眼全局,区域重大战略间联动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长三角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基于联动指数研究可以发现,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的联动基本居于全国中上水平,总体形成了上海、杭州、南京等中心城市引领长三角进而带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从主要指标来看,2022年,上海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之间的相互异地投资总金额占全国比重达到38.99%、专利合作申请和专利异地转移数量所占比重都超过50%、银联异地刷卡消费金额占全国比重达到47.2%。此外,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中,有65%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上海与京津冀的北京、天津,粤港澳的广州、深圳,成渝地区的成都、重庆,黄河流域的西安、郑州、济南等城市的联动指数排名均在全国前25位,表明以区域中心城市合作联动为引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粵港澳、成渝地区、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之间的区域合作日益紧密。在推动区域协调互动的基础上,正引领区域合作从城市间合作延伸走向国家战略空间板块间的合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大“钻石菱形”空间协同发展格局。

以长三角建设双循环战略枢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横贯东西、畅通南北、连接陆海的重要枢纽,长三角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成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不仅有助于长三角在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释放辐射带动效应,还能推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有机融合和互动。

对内,长三角持续挖掘内循环发展潜力。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率先实践、先行示范,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统一市场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方面先行先试,成为跨区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本。从区域合作层面来看,以上海、北京、武汉、郑州、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为关键节点,以“京沪线”“沪深线”“京深线”和“沪渝线”等区域合作为“扇型”条线,以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增长极所串联形成的沿海经济带和由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所串联形成的长江经济带及由兰(州)西(宁)城市群、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山东半岛城市群所串联形成的黄河经济带共同构成的“π”字形发展轴为发展主面,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构成了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主体。可见,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打破市场分割、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保证,是助力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格局、保证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关键环节。

对外,长三角着力提升外循环发展动力。长三角地区通过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发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等,形成了一系列“长三角经验”。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15.1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5.8%。其中,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约3.8万亿元,占全国自贸试验区的50.88%。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深入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倡议的有机融合,十年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两万列,运送货物超200万标准箱;上海洋山港四期建成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成为唯一吞吐量超11亿吨的世界第一大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形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长三角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以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助力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长三角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承担着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战略使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是引领和示范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更是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人口规模巨大化背景下先行先试。长三角地区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2.37亿,经济总量达到29万亿元,以4%的国土面积和16.8%的全国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巨大的人口规模不仅能够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形成庞大的需求市场,进而不断释放经济增长潜力。长三角作为我国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引领示范。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2年长三角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下降0.19,其中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0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5。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突破,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为抓手,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为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引领示范。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上积极探索。长三角地区拥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传统要素驱动带来“橙色”发展、技术创新引领带来“金色”发展、“两山”理论贯彻落实带来“绿色”发展、公共服务提升带来“蓝色”发展、文化文明支撑带来“青色”发展,与区域之间协同带来的“紫色”发展在长三角融合创新,物的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得以保障。这种“多彩”发展的现代化路径,展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模式。

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重点突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成立,把一体化发展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实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多中心、网络化、融合式空间发展,跨界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战略,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样本借鉴。

在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上先行探路。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新一轮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制度型对外开放中,长三角深入巩固作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和通道的地位,通过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注入了新动力,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积极倡导和平、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不仅是长三角地区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当好率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和规律试验田的重要体现,更是引领全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与丰硕成果的重要窗口,将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现代化典型形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现代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张学良,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原标题: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辐射全国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